茅臺:一瓶酒的角色
茅臺仍在含有政治底色的道路上前行,或許對于茅臺而言,政治與商業已經難分彼此。
責任編輯:馬昌博 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資訊 陳斌
到訪茅臺的官員們一般有兩件事要做:第一,聽茅臺講述“在中國政治、經濟、外交工作中發揮的重大作用”;第二,參觀酒庫,那里封存著一些官方單位的藏酒。
在一些重大的活動場合,往往能見到茅臺酒廠的老總們——比如“嫦娥二號”慶功晚宴、2010年上海世博會閉幕式、海軍核潛艇部隊成立四十周年活動以及國慶60周年閱兵儀式。
雖然有受訪者對茅臺的個性酒和特供酒并不怎么推崇,“品質上還是差了等級”,他只認茅臺酒本身,但類似“港澳回歸十周年紀念酒”這樣的個性化延伸策略,還是“使茅臺酒在政治舞臺再添風采”。
2008年11月4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在臺北宴請海協會會長陳云林一行,陳云林向連戰贈送禮物茅臺酒。 (CFP/圖)
民政部拖欠貴州茅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茅臺”)500萬元的消息,埋藏在這家上市公司《2010年年度報告》的第94頁。它已靠近該報告尾端,這份繁復的財務數據一共100頁。
高價名酒與中央部委,對于逐步發酵成公共事件來說,它們已足夠分量。此后的輿論表現果然如此,直至4月28日,民政部回應說,并非買酒賴賬,只是欠了茅臺一張捐款發票。茅臺肯定了這一解釋。
公共事件如今已然澄清,但是民間對于茅臺擁有政治色彩的認識卻顯然已經成了共識。事實上,這一點連茅臺自己也津津樂道。
在茅臺的世博會宣傳片中,他們挑選了中國的政治人物來表現自己,比如毛澤東與周恩來。除了國宴的場面之外,還有神舟號火箭升空,以及奧運會等重大政治事件。宣傳片上出現的故宮、長城、黃河、長江等場景,讓地處偏遠貴州的茅臺,將自己與國家意象綁在了一起,而這部宣傳片的標題即為《大國之釀》。
民間對茅臺作為“政治之酒”的印象是如此深刻,甚至激發了一些飲者對個性化選擇的向往。在一次國內學者的飯局上,有人帶來了一瓶茅臺。“我們點個別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