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馮艷,你把妹妹給我帶好啊”——《大太陽》中的汶川震后三周年
想想老天還是公平的,讓你失去肯定讓你得到。我在電影里其實想說,是逝者是地震讓我們重生,讓失去親人的人重生,讓中國人重生。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蔣瀟
《大太陽》2011年5月6日在全國公映,片尾演職員表中有二十多個畫著方框的名字,他們是在汶川地震中遇難的學生,片中流淚呼喚的是他們的親生父母。
這是片方從當地獲得的漩口中學遇難學生的統計名單,片方挨家挨戶找到這些死難學生的家屬,請他們參演這部電影。楊亞洲對這些父母說,你們今天想對孩子們說什么,就說什么……
《大太陽》里,既有外地游客走下旅游車,突然稱頌起國家、政府,也有地震中喪子的父母,站在漩口中學的廢墟上,有的手捧遺像,有的抱著嬰兒——震后四川政府提出了“生孩子計劃”,當地現有兩千多個孩子出生。 (《大太陽》劇組/圖)
倪萍主演《大太陽》,電影開篇是場地震戲,劇組美工說,拍這場戲花了640塊錢。
戲里的情節發生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劉佩琦扮演的石大川和倪萍扮演的銀杏在他們結婚20周年的這一天去辦離婚。辦事員提起紅戳子問了好幾遍:“真的想好了?”就是不往下敲,突然地動山搖。
半秒鐘特技也沒有。桌子安在軌道上,由人推拉著左右搖晃;椅子底下是兩重軌道,由兩個人控制著橫向縱向交替晃動;大量水泥從頭頂傾倒下來,演員身邊亂石穿空。倪萍拍完戲回賓館洗澡,把浴室下水道堵了。
《大太陽》開拍時正趕上《唐山大地震》公映,導演楊亞洲一問,人家光是地震場面的制作成本就比自己這部戲的總投資高出多少倍。但《大太陽》的1000萬成本,在出品方長影集團卻已是多年難見的大手筆。“他們希望政府喜歡,希望老百姓也喜歡;有很好的票房,有人性的光芒;能到國際電影節走幾趟,肩負著振興長影的重任……”楊亞洲說自己壓力很大。
汶川地震的當年,有不少影視項目找楊亞洲去災區拍攝,他都回絕了。兩年后,他接到長春電影制片廠一個劇本,名叫《生生不息》,講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