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稅的理由——稅收的真相(三)

相比減稅,暫不加賦的主張只是一種消極主張。若無法立即推動政府減稅,至少要保證情況不惡化——這是底線。

責任編輯:戴志勇

將政府這些非稅收入與公共財政收入相合并時,就得出了政府“取之于民”的總收入,稅負與歐洲高福利國家相比不遑多讓。

相比減稅,暫不加賦的主張只是一種消極主張。若無法立即推動政府減稅,至少要保證情況不惡化——這是底線。 

在前面的專欄文章里,黃凱平談到征稅權的歸屬,無代表不納稅是現代國家的共識;劉守剛的文章又進一步解釋了現代稅收的特點,簡而言之,稅乃為“用之于民”才“取之于民”,且需民眾同意并能透明化監督。以此論之,稅代表著民眾與政府一種清楚的關系:政府只能以稅收形式從民眾處得到收入,并需將此收入重新用于民眾。

規模巨大的非稅收入

但當下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可不僅僅是稅,還包含了大量非稅收入。所謂非稅收入,從形式上說,是無民眾同意即為政府征收并歸其所有。既然無需民眾同意,自然民眾也就無從約束其使用。

這些非稅收入中,有一部分被納入國家財政預算框架里,要拿到全國人大批準且每年審計,所以受到一定程度的約束,包括行政性收費收入、罰沒收入、各種專項收入如征收排污費收入、教育費附加收入、鐵路建設基金收入、電力建設資金專項收入等。這些被納入國家預算框架的非稅收入與各種稅收收入,共同構成了每年國家正式對外公布的全國公共財政收入,以2010年為例,全國公共財政收入8.308萬億元,其中非稅收入為9878億元。

更多的非稅收入,在形式上不受任何約束,數量上也遠遠超過被納入預算框架的部分。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屬政府性基金、國有企業收入、社會保障、政府債務等。且讓我們一一辨析。

——所謂政府性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