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搖滾汪峰:信仰在風中飄揚
汪峰四十歲了。在北京大學東邊一個咖啡館,他字斟句酌地談論著自己即將開始的演唱會,微微皺著眉頭,像沉穩而謹慎的中年男人。
汪峰四十歲了。在北京大學東邊一個咖啡館,他字斟句酌地談論著自己即將開始的演唱會,微微皺著眉頭,像沉穩而謹慎的中年男人。
他還是一身緊繃的皮革夾克,好像剛剛從風塵仆仆的摩托車上下來,身上還沾著汽油味兒。他一支接一支地抽煙,一邊叮囑攝影師,不要拍到抽煙的鏡頭,不好,影響小朋友。
他的演唱會將延續2009年專輯的名字:信仰。
從17歲開始從未動搖
40歲了,他是一個女孩子的父親,女兒被他叫做“小蘋果”。
他很少談論自己的過去,只是偶爾說當年也經歷過沒有收入、樂隊幾乎解散的困頓,他的朋友會提及當年在學校地下室組樂隊時的艱苦,棉被蒙在墻上隔音,滿房間蚊子嗡嗡地飛。
18歲的時候他聽鮑勃·迪倫的歌,有一首叫《答案在風中飄揚》:“一個男孩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變成一個男人?”那時候給他影響的還有崔健、披頭士。他開始喜歡上寫歌,并在頭腦里建立了初步的信念:“如果有一天我可以成為這樣的人,我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
當40歲的汪峰談起當年,他說:“這個信念,自始至終沒有懷疑、 動搖過,這是最基本,最必要的,不然你不能指導自己的生活走向哪里。你只需要讓它更強大。”
紅得讓一個搖滾樂迷感到不好意思
在1994年組建樂隊之后,作為一個學院派出身的搖滾歌手,汪峰的光芒迅速閃耀出來,他的歌開始屢屢登上音樂排行榜。但是他的流行,還要等到十年以后。
從2004年開始,在每座城市, 總會有一些服裝商場和雜貨店里在放著“我要飛得更高”、“我想要怒放的生命”。這兩首歌里的汪峰像一個心比天高卻不夠踏實的年輕人,除了模糊的夢想一無所有, 只能喊出空洞的勵志口號。
這對一個三十多歲的人來說,多少有點兒矯情。毫無疑問,《飛得更高》和《怒放的生命》贏得了市場,并被認為是搖滾樂在商業上成功的典范,但是這兩首歌如此走紅,紅得讓一個搖滾樂迷感到不好意思。
當后來汪峰的演唱會上,周圍無數歌迷把《飛得更高》唱得回環激蕩之后,他們驕傲地繼續站著,和汪峰一起唱《晚安北京》。
“《晚安北京》一定比《飛得更高》表達的東西更復雜,內心觸動的東西更多。那種觸動不是大聲喊能表達的,是你感同身受在這幾分鐘里,走過歌里講述的一切。”汪峰說。但是他并不認為《飛得更高》就是走偏了,“當我的一些搖滾樂大范圍傳唱時,并不說明我就媚俗了。搖滾樂擁有最廣的聽眾基礎,是最能切中要害,進入心靈的音樂,傳唱是必然的。你能說西方那些偉大的傳唱世界的搖滾樂是媚俗的么?”
那個汪峰又回來了
2009年,汪峰發表專輯《信仰在風中飄揚》,這是一個向鮑勃·迪倫致敬的名字。
他的老歌迷發現,從空洞的青春勵志里繞了一圈,那個汪峰又回來了。
《春天里》的汪峰,在萬物復蘇的時候滿心荒蕪,懷著無所畏懼的希望。但是更讓他像一個真正的搖滾歌手的,是那首大約永不會光受歡迎的《有意思嗎》:“弱小的孩子圍著你乞討/你覺得有意思嗎/漂亮的母親圍著你賣笑/你覺得有意思嗎/窮人拼命掙扎依然悲慘/你覺得有意思嗎/富人有恃無恐無盡逍遙/你覺得有意思嗎……”
這是當年那個憤怒、尖銳的汪峰,那個直指現實的汪峰。
他的身體和每一個人一樣在一天天衰老,但是他似乎沒打算讓自己的精神也這么老下去。
“我的心理年齡,應該就是30歲出頭,應該現在還是比較好的狀態。”他說。
十幾年前,鮑家街43號樂隊演出時,汪峰在臺上,望見底下的觀眾一多半是二十出頭的小伙子。十多年過去,汪峰的歌迷里,生于1980年代乃至以后的越來越多。“我相信我的作品里現在顯露的東西肯定不是衰老,我也相信,也在努力,讓自己對這個時代有更深刻、更清楚的理解,只有這樣才會保持力量。有一天如果底下的觀眾都已經老了,或者你說的太陳舊了,那個時候是你真正遠離這個時代了。”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