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制品安全困局】從奶牛場到超市
從“糊精奶”“尿素奶”,到“三聚氰胺奶”“皮革奶”,問題牛奶屢禁不止,為乳制品安全一次次敲響了警鐘。
從“糊精奶”“尿素奶”,到“三聚氰胺奶”“皮革奶”,問題牛奶屢禁不止,為乳制品安全一次次敲響了警鐘。
為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嚴格乳品質量安全監管,提升乳品質量安全水平,全國各地陸續對乳制品生產企業生產許可證進行重新審核,乳制品行業正加速重新洗牌。本次重新審核工作對乳制品生產企業獲得許可證的門檻大大提高,涉及廠房、生產檢測設備等硬件和衛生管理等諸多方面。重新審核后,不符合條件的企業責令停止生產銷售、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依法撤銷或吊銷其生產許可證并公告名單。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消息顯示,截至3月31日,全國1176家乳制品企業中只有643家通過了生產許可重新審核,通過率不到55%。
在我國重要的優質奶源基地和乳制品生產加工基地山西,只有12家乳制品企業獲得新的生產許可證,不足乳制品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
記者走訪山西省部分乳制品企業、畜牧局、奶牛養殖戶、奶站等乳制品相關鏈條后發現,在這一輪“大風暴”中,許多實力較弱的乳制品生產企業紛紛被“拒之門外”,通過審核的企業加大了對檢測設備、專業人員等方面的投入,相關部門對乳品企業的管理也更加嚴格。但對奶牛養殖戶和奶站來說,原料奶收購企業的減少意味著原料奶銷售渠道隨之減少,原料奶的生產和收購將隨著乳制品產業的變化而重新布局。部分企業通過整改,基本達到了審核清理標準要求,但一次性改造投入大,資金籌措問題較多,給后續發展帶來很大困難。此外,部分企業受規模、裝備、布局、管理、資金等各方面因素制約,通過整改仍達不到審核要求被迫關停,給職工就業和當地奶農及社會穩定帶來諸多困難和壓力。如何整合地區奶業資源、保障奶農的養殖效益、加強原料奶的管理,對原料奶生產和收購環節予以進一步規范,成為當前乳制品行業調整的當務之急。
食品安全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決定了一次乳制品行業洗牌“不可能”一勞永逸。業內人士表示,通過審核的企業也并非拿到了“免死金牌”,應借這次提高門檻之機,改變多年來一味追求市場占有率,而不重視奶源建設的發展方式;除了繼續堅持走并購整合路之外,要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從源頭上提升產品質量。
一瓶牛奶的旅程
在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一群奶牛正在吃草(5月12日攝)。山陰縣是山西省最大的奶牛養殖縣,是蒙牛、伊利等大型乳品企業的奶源地之一。
在山西省某奶牛養殖園區,養殖戶呂勇義在自家的牛場前。呂勇義養殖了30余頭奶牛,之前一直為一乳品公司提供鮮奶,在該公司停產后,呂勇義目前在為伊利提供鮮奶(5月3日攝)。
山西省某乳業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的奶牛在夜間進食(5月12日攝)。該乳業公司是山西省通過審核的12家乳制品企業之一,據介紹,該養殖小區所生產的牛奶專門用于制作學生奶。
在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畜牧局,工作人員正在通過視頻監控系統監控該縣150余個擠奶站的生產情況(5月12日攝)。山陰縣是山西省最大的奶牛養殖縣,是蒙牛、伊利等大型乳品企業的奶源地之一。
在山西省一奶牛養殖園區奶站,奶農正在擠奶。該奶站之前一直為一乳品公司提供鮮奶,在該公司停產后,這個奶站目前在為伊利提供鮮奶(5月3日攝)。
在山西某乳業公司理化大廳,專業人員正在做檢測(5月13日攝)。據介紹,該公司是山西省已經通過審核的12家乳制品企業之一,目前已新投資兩千多萬元用于購買檢測設施和產品質量控制設備。
某乳制品公司的檢測員正在取樣,檢測牛奶中的重金屬含量。
山西某乳業公司的負責人從已經停產的廠房里走過。這家乳制品企業之前主要為太原市民提供巴氏消毒奶,但此次未能通過重新審核。
山西省某乳品公司已經停產的生產線(5月3日攝)。該公司是山西省未能通過審核的30家乳制品企業之一,目前已經開始變賣生產設備,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將轉入到奶牛品種改良及示范推廣項目上。
某乳制品公司的工人正在清洗生產車間(5月10日攝)。
在山西省某乳制品公司冷藏庫,一名工人正在搬運酸奶。該公司是山西省已經通過審核的12家乳制品企業之一。
幾名小女孩從山西省太原市的一處乳品專賣點前經過。
網絡編輯:mer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