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K之日本 雜志+書:沖擊傳統,還是出版無能?

雜志也好,圖書也好,日本基本上沒有投稿或自來稿一說,都是由編輯按既定方針組稿。有個叫島田雅彥的,上大學時敢把自己寫的東西送上門,偏巧遇上了一位有名的主編,并且被看中,就此出道,至今是一段佳話。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實習生 蔣瀟

MOOK(MAGAZINE+BOOK),即雜志書,據說這個詞最初出現在國際雜志聯盟1971年倫敦會議上,1972年主婦之友社在日本率先推出雜志書。有刊號,按雜志統計。雜志書外表像雜志,強調視覺效果,價錢便宜,但主題專一,又能像圖書一樣長時間擺在書店里銷售。圖書原則上不登廣告,而雜志書刊登廣告。2009年日本出版雜志書8511種。像試刊一樣,若走勢看好,也可能由不定期變為定期,雜志書就成了真正的雜志。

2007年,章子怡和日本作家、法政大學教授島田雅彥登上《BRIO》雜志7月號封面,當期刊登了他們的對談錄。 (Huaren/CFP/圖)

文學雜志:雖然賠錢,照樣神氣

日本的文壇(文學界),用村上春樹的話說,是“大出版社文藝雜志網所支撐的行業”。

“文藝雜志”,一般指純文學雜志,大致相當于中國所說的主流文學雜志。日本有“五大文藝志”,也就是“大出版社文藝雜志”,即新潮社的《新潮》、河出書房新社的《文藝》、文藝春秋的《文學界》、講談社的《群像》、集英社的《昴》?!段乃嚒肥羌究?,其他四種為月刊。它們構成一個網,支撐著也就掌控著文壇。

與歐美不同,日本的出版結構很有點獨特:報紙、圖書、雜志三大類,報紙歸報社,而圖書、雜志屬于出版業。出版業的大頭是雜志,譬如2009年銷售額,圖書為8492億日元,雜志為10864億日元。雜志依賴廣告收入,在經濟形勢大好的年代,辦雜志簡直就是為了登廣告,甚至有一冊不賣也賺錢的說法;但經濟景氣并不是越來越好,廣告銳減,一些老牌或名牌雜志也難以持續,出版社叫苦不迭。

《新潮》創刊于1904年,大概在世界上也要算歷史最長久的文藝雜志。它是日本首個只刊登文藝作品的商業雜志,此后雜志成為文學的主要舞臺。戰敗之初,百廢待興,人們對文學也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