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改起來并不難——專訪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

判作文的工作量相當于數學的兩倍,又必須在7天之內改完。閱卷人看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時間只有一到兩分鐘,甚至只有幾十秒。于是閱卷人就會彼此求同“趨中”,最簡單的方式就給二等。這就是高考作文的事實。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蔣瀟

為公平起見,一般規定同一份作文需2-3人評閱,彼此給分差異若超過5分,就需重新評閱。

改作文的工作量相當于數學的兩倍,又必須在7天之內改完。閱卷人看一篇800-1000字的作文,時間只有一到兩分鐘,甚至只有幾十秒。于是閱卷人就會彼此求同“趨中”,最簡單的方式就給二等。這就是高考作文的事實……

“每個人都在抱怨,每個人都在參與。高考涉及考生前途,教師違心教學也可以理解。有位老師說自己找了三個名人——季羨林、霍金、蘇東坡,讓考生背熟這三個人的名言,經過排列組合,可以應對15個不同的題目。”——溫儒敏

高考零分作文集《別笑我是高考零分作文》,該書記錄了高考的零分作文,也發出了對高考零分作文和滿分作文哪個更不靠譜的質問。 (辛坤/東方IC/圖)

類似“高考作文需要改革”的呼吁早已屢見不鮮,其結果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到底是否一改就會“天下大亂”?穩步推進改革有什么思路?有些明顯不合理的“技術性”弊端可否先改?不妨聽聽國家基礎教育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溫儒敏和一些高考作文命題、閱卷專家的意見。

2010年底,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和《課堂內外》雜志召開了一次關于“高考作文”的“民間會議”,會議召集人溫儒敏通知與會者——不必提供論文,以便直奔主題;會議現場不請領導,不請記者,暢所欲言。來自北京、天津、寧夏、四川等省份高考作文命題專家、高考作文閱卷教師、高考作文研究專家以及少量退休語文教師二十余人會聚北京。

會議開始,北大中文系前任系主任、現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開門見山:“不要發牢騷,要提建設性意見。重要的是要用數據說話。”與會者的踴躍發言表明,確實當得起“民主、求實、建設性”等用來描述會議的形容詞。會后溫儒敏綜合與會者意見,向相關機構提交了《關于“高考作文”的有關問題和改進建議》。

“很多同志和老師都認為我們這份建議點到了很多要害,是建設性的,但相關部門的積極性似乎還沒有表現出來。”溫儒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溫儒敏在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和《課堂內外》雜志召開的關于“高考作文”的“民間會議”上。 (受訪者供圖)

“趨中率”和“文藝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