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故宮丟了誰的臉
管理者丟的是自己的臉,不是故宮的臉,也不是中華文明的臉,更不是人類所有文明的臉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靳萬瑩
管理者丟的是自己的臉,不是故宮的臉,也不是中華文明的臉,更不是人類所有文明的臉
先是皇宮禁苑,再是文物寶地,在人們的想象中,北京故宮必是重重機關,步步暗算,敢于行竊而又能夠得逞者,必是身懷絕技的江湖高手。根據這類想象創作的電影小說,數不勝數,都頗為流行。
忽一日,傳言故宮文物失竊,民眾大為驚訝,既為貴重文物流落黑市惋惜,又為故宮的安保疏漏感到遺憾,同時也期待著一個比電影小說更精彩的江湖故事。不曾想警方破案之后,行竊者不過是一“小毛賊”,既沒有多方協作的作案團伙,也沒有令人大開眼界的高科技。他只是往暗處躲上一陣,趁人散去之后,拉了電閘,砸了玻璃,見到金銀,懷揣手捧,倉惶而逃??尚Φ氖?,他在途中曾被保安攔下,復又逃脫。
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了他在紫禁城的最后日子里,把若干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