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意如何扳倒“國光石化”

一期投資逾1300億元人民幣的國光石化計劃被臺灣民眾成功扳倒。然而,大陸已有7個省份遞出了橄欖枝。

責任編輯:何海寧 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張晴 史秋娟

一期投資逾1300億元人民幣的國光石化計劃被臺灣民眾成功扳倒。然而,大陸已有7個省份遞出了橄欖枝。

1月27日,“總統府”門口,青年學生集會抗議國光石化。大學生是這次運動的主力軍。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PNN提供/圖)

4月22日,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宣布,國光石化不在彰化縣開發。這項僅一期投資就逾6000億新臺幣(超1300億人民幣)的龐大石化產業計劃,爭議六年,最終因馬英九一句“世代正義”而黯然出局。

這一雄心勃勃的石化產業計劃,早在2004年民進黨“執政”時期就被提出,曾肩負了振興臺灣石化業的重任,最終卻折戟于滔滔民意。

這究竟是一次怎樣的環保大事件?民意勝利的背后又有著多少較量?

“別有用心”的濕地信托

如果沒有濕地信托,反“國光石化”或許只是一次局限于彰化地方的小事件。

2008年6月,馬英九上臺后新一屆的“行政院”終于核準了彰化縣申請國光石化落戶的請求,這項計劃最初選址是在鄰縣云林,2006年因遭強烈反對而擱淺。

云林人之所以反對,在于1994年的前車之鑒。當年云林縣政府主動擁抱了一個占地2600公頃、臺灣歷史上最大的石化項目“六輕(詳見資料鏈接)”。污染、毒氣外泄隨之而來,僅2010年就發生過兩次嚴重火災,有研究表明園區附近村民的健康狀況明顯惡化。

如今輪到彰化縣,最初單薄的反對聲來自農民。彰化縣芳苑鄉村民洪新育坦言“反對效果并不好”。這些伺候莊稼、牛羊的農民找不出更多理由反對政府決策,更麻煩的是,支持和反對聲莫衷一是,外人不愿摻和,使得爭論都只局限于彰化本地。

時任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的蔡嘉陽是彰化人,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反對國光運動,這位東海大學博士想出了一個主意——濕地信托。

早在1895年,英國人就發明了國民信托運動,用全民募集資金的方式保護自然、文化遺產。1990年,日本也發生過民眾自發推動國民信托運動,保護傳說中的龍貓森林免遭惡劣開發的命運。

蔡嘉陽仿效這一做法,發起了旨在守護白海豚的“濁水溪口濕地環境信托”計劃,希望可以借此保護濁水溪口北岸完整的濕地生態環境。濁水溪口北岸正是國光石化選址所在地。

這一認股計劃遭到了“國有財產局”的反對,未能最終成行。然而,當國小的孩子們哭著央求父母參與認股時,蔡嘉陽的實際目的卻達到了。

上百民眾頂著烈日,手持500米長的白海豚環境信托認股名單,走上了直通“總統府”的凱達格蘭大道,呼吁政府不要因高耗能、高污染、高耗水的石化產業,阻斷瀕臨絕種的白海豚洄游廊道及棲息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