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副省長能否管住食品安全

廣東食品安全委員會重出江湖,作為一個高層次協調性機構,它廢了又設,級別越來越高,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責任編輯:李梁 馬昌博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廣東食品安全委員會重出江湖,作為一個高層次協調性機構,它廢了又設,級別越來越高,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當前食品安全問題嚴重的情況下,強化協調機構,加大執法力度,能短期見效,但要效果真正持久,還需要其他的制度安排。

墨汁粉條、黑臘肉、染色饅頭、地溝油、牛肉膏……食品安全問題在全國亂象紛呈的當口,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重出江湖。

此前,在2004年至2008年間,廣東食品安全委員會曾經存在了5年,在后來機構改革中被撤銷。

與上一次食品安全委員會相比,新的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無疑是“升級”版,協調能力大大提高——五位副省長擔任領導,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朱小丹擔任主任,承擔總協調人的角色;而過去的主任,由分管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副省長游寧豐擔任。新委員會的掛靠部門,也從過去的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轉到了廣東省衛生廳。

廣東食品安全委員會的反復在全國并不新鮮。今年上半年食品安全問題此起彼伏,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許多省都坐不住了,海南、云南、安徽、山東等省陸續成立新的食品安全委員會,并勾勒出下設辦公室的架構。

還有許多省份,過去在清理臨時機構時保留了食品安全委員會,這一次也對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的規格進行了調整:以前是分管副省長出任主任,現在一般都是常務副省長。

中國食品安全管理部門眾多,卻存在職責不清,部門利益糾葛等問題。多頭、分段監管使得政出多門,同級、上下級進行擊鼓傳花式、推諉扯皮式監管,監管出現真空地帶。協調于是成為監管發揮作用的關鍵。

此次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再度成立,引發公眾對食品安全監管的重新審視。僅僅依靠層級越來越高的協調機構,能否真正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呢?

2011年4月22日,廣東東莞17家粉條加工廠被查封。圖為支架上晾曬的粉條。 (CFP/圖)

有問題,找副省長

南方周末記者從有關渠道了解到,新的廣東省食品安全委員會,是在廣東高層領導重視下成立的。

5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和省長黃華華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