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英雄的人格和語義

對英雄身份的確認,既不能靠選舉,也不能靠制度化支撐,只能靠人群在心理上的認同……
劉邦之于樊噲,劉備之于張飛,宋江之于李逵,他們的兄弟之情中就帶有男女之情。宋江同時充當了李逵的母親或者姐姐的角色……
  編者按
  詩人說,“在沒有英雄的時代,我只愿做一個人”。但是,正因為大寫的“人”的缺失,或者說我們不能很好地做一個“人”,“英雄”的出現才是任何一個時代的人的夢想。在今天,英雄的“本義”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消失在現實的制度和權力之中?!坝⑿邸闭Z義的消失與含混不清,使得強勢意識形態話語,為了自己集團的利益而隨意虛構“英雄”,導致了“英雄”的娛樂化。
  學者張檸認為:對英雄身份的確認,既不能靠選舉,也不能靠制度化支撐,只能靠人群在心理上的認同,英雄人格是通過身體能量展示自身的魅力,對錢財和權力不感興趣。因為權力的較量不是“力”的較量,而是“術”的較量。

      
1.英雄的歧義
  英雄是一個使用頻率極高,但語義十分混亂的詞匯。人們或者沉迷在“英雄創造歷史還是歷史創造英雄”這種不可能有答案的語言游戲中,或者陷進“要不要英雄”的偽問題的圈套中,或者根據個人好惡對“英雄”進行想象和敘述。托馬斯·卡萊爾將“英雄”神圣化,把那些高人一等的人———先知、詩人、教士、帝王 ———當作英雄,人類歷史就成了一部“英雄傳記”。普列漢諾夫看上去很“辯證”似的,實際上在社會決定論和英雄史觀之間搖擺不定,一會兒說英雄造時勢,一會兒說時勢造英雄。民粹派理論家米哈依洛夫斯基將“英雄”中性化,說凡是能成為榜樣,并引導“群氓”從善或行惡、干高尚或卑劣的事情的人都是“英雄”,他強調的是某種特殊人格的積極或消極影響。
  馬克思以犀利的洞察力識破了“當代英雄”的偽裝。在一篇評論1851年法國時局的文章中,他嘲笑路易 ·波拿巴政變“使得一個平庸可笑的人物扮演了英雄的角色”。馬克思暗示,如果說叔叔拿破侖第一是悲劇英雄,那么侄子拿破侖第三就是鬧劇小丑。小丑最大的特點在于自覺不自覺地把自己裝扮成逝去的英雄。馬克思進而引入了“服裝”的比喻,認為羅伯斯庇爾、丹東、拿破侖都給自己穿上了古羅馬的服裝,貌似真正的英雄,他們展現給我們的不是英雄的漫畫,而是漫畫化的英雄。詩人波德萊爾幾乎跟馬克思不約而同地討論了英雄與服裝的關系:“服裝是現代英雄的一張皮”,黑色的面罩,黑色的披風,讓人想起了花花公子的形象。古老英雄的“服裝”或外表成了遮羞布,將現代欲望的裸體緊緊裹住。真正的英雄沒有服裝,甚至沒有武器。他們赤身裸體面對自然和社會的敵人。他們以一種純粹自然的赤裸裸的形態,使自己,同時也引領眾人,從自然的野蠻狀態中突圍出來,比如治水的大禹,盜火的普羅米修斯。在眾多研究英雄問題的著作中,常見的是將英雄作為歷史主題和道德主題。對于與人類學、心理學相關的人格學意義上的英雄,則缺乏有力的研究??偷俚摹度罕娕c權力》,從人的自然屬性、人格學、心理學等角度,有效地研究了群眾的語義,但很少涉及作為群眾中佼佼者的英雄。
    
2.英雄的能量與能耐
  漢語中的“英雄”一詞與自然界的動物和植物相關。一篇論述“英雄”概念的文章出自三國時劉劭之手,其《人物志》列專章討論英雄的語義?!安葜阏邽橛?,獸之特群者為雄”,英雄的本義就是植物和動物的精華?!奥斆餍愠鲋^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的說法,是動物和植物精華的人格化?!坝⑿邸北玖x的人格化,暗含了人類從野蠻的自然中分離出來,同時又沒有被社會權力異化的特殊狀態。英雄借助于身體的自然能量和勇氣抵抗外力的傷害,并保護了身體能量較低的同類,他們能夠在緊急狀態中邁出第一步,并且具有自我犧牲精神。
  這里的“能量”是本義。古漢語中的“能”是一種兇猛的、能量巨大的野獸,它后來轉而用于形容各種自然或物理能量。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印度的《薄伽梵歌》,英國的《貝奧武甫》,法蘭西的《羅蘭之歌》,俄羅斯的《伊戈爾遠征記》等,歌頌的都是一些身體能量巨大的英雄。在《史記》中,身體能量巨大的樊噲不過是劉邦的陪襯,而另一個身體能量巨大的典型是西楚霸王項羽,他的悲劇代表了漢文化對 “能量”本義的嘲弄,盡管司馬遷將他載入了“本紀”。那些被正史邊緣化的、還保留了些許“英雄”氣息的游俠,在東漢之后也基本絕跡,或者保留在虛構作品之中。
  漢代以降,能量的引伸義徹底壓倒了它的本義。能量的一個重要引申義是指在社會人際關系中顯示出來的能耐,比如善于統治、搞陰謀、玩權術、長于社交、善于游說、會寫詩彈琴。能耐取代能量,也就是智力取代膽力,權術取代勇氣。因此劉邦、劉備、宋江這樣的人成了有“能量”的典型。見人便哭、逢人便拜的宋江何能之有?竟然將一幫能量巨大的人(李逵、武松、林沖)降伏,靠的就是能耐,善于利用英雄能量的能耐。沒有能量只有能耐的人,最善于利用神秘文化(夢見與神獸交媾,夢見九天玄女)來鞏固自己的合法性。劉邦、劉備、宋江等人是中國陰性文化的化身。他們不是有能量,而是有能耐。能量可以對付各種社會力和自然力。能耐就是將能量瓦解,然后一個個單獨收拾。
  
3.英雄、武力與權力
  有能耐的人需要有能量的人,但有能量的人不一定是有能耐的人,就像統治者需要英雄,但英雄不一定是統治者一樣。英雄是善于運用武力(能量),但不善于運用權力(能耐)的人。比如,老虎是英雄,貓不是英雄。
  老虎是善于運用武力的動物,它用自己的膽量、力度和速度迅速將獵物殺死。當它遇上武力相當的對手(比如獅子)時,勝敗沒有定數。武力較量充滿各種可能性,勝敗完全取決于力量和速度,也就是自然能量的大小,或許還有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好壞。因此,悲劇英雄是常見的類型,也就是在能量較量中失敗的一方。這是一種自然力的較量,有它殘酷的一面。這種殘酷性在今天的人類社會同樣存在,比如戰爭和體育運動。自然力的較量要講究程序公正,不能玩下三濫的手段。古代戰場上的較量,首先要通報姓名,然后才開始比賽,不得放暗箭。
  權力是武力的衰變或者墮落的形式。權力的較量不是“力”的較量,而是“術”的較量。比如,貓與老鼠的較量,勝敗早已分明,較量只是一個游戲的過程。貓絕對不會跟狗或者狼較量,它用逃亡的形式避開了使用武力或成為悲劇英雄的可能性。貓一定會選擇跟老鼠或者跟黃鼠狼較量,以便在可操縱的空間中持續使用權力,并成為喜劇“英雄”。貓迷戀的不是“力”而是“術”?!傲Α钡妮^量就是循環往復地消除原有的對抗空間、重建新的對抗空間?!靶g”的較量是在一個可操縱的固定空間內部展開。貓和老鼠游戲,就是在一個貓所操縱的空間內部展開的:1.捕獲,通過力度和速度先捕獲老鼠;2.放生,在有限空間里放棄速度和力度,凸顯老鼠的速度;3.再捕獲,讓老鼠的速度歸于零。如此循環往復,直到老鼠以“自然死亡”的形式疲憊而死。
  權力是一種對武力的計算和使用。在這個“捕獲、監禁、放逐、再囚禁”的絕望空間中,貓在保持自身有效武力的前提下展開 “術”的游戲,而老鼠在一個貌似有希望的空間中疲于奔命。假如老鼠將自己有限的武力(速度和力度)指向自身,一頭撞死在墻上,迅速結束了權力游戲,那么,貓就失敗了,老鼠就會成為英雄。問題在于,老鼠往往會迷戀那個給它一絲希望的空間,在貓的權術的監禁下繼續游戲。
  權力是一個“存活”和“監禁”的隱喻,具有空間性質或社會性質,人只能在“監禁”中玩茍活的游戲。武力是一個“死亡”和“不朽”的隱喻,它將歷史凝固,將時間永恒化,并使空間歸于零?!胺志帽睾?,合久必分”的循環歷史的時間觀念,將歷史時間空間化,也就是將勇氣、膽識等英雄人格“權力化”,使老虎“貓化”。
  
4.英雄、魅力和制度
  對英雄身份的確認,既不能靠選舉,也不能靠制度化支撐,只能靠人群在心理上的認同,這種認同的基礎就是“英雄的魅力”。英雄通過超出常人的能量、武力、 膽識、勇氣展示魅力,給普通人群造成心靈的震撼或者提供安全感。英雄的人格和魅力對人群具有控制力,馬克斯·韋伯稱為“奇里斯瑪”(charisma)型人格,它呈現出兩種“忘我狀態”,一種是類似狂躁癥的“英雄性忘我”,主要展示力量的身體;一種是類似癲癇癥的“巫師性忘我”,主要展示神秘的身體。兩種狀態為英雄的資質提供證明。這種英雄人格,通過身體能量展示自身的魅力,特別是對身外之物(經濟上的錢財、官僚制度中的權力)不感興趣,否則會被認為是有損英雄性人格。即使這樣,它也具有不穩定性,經常面臨魅力喪失的危險,因為“英雄魅力”這種東西飄浮不定,轉瞬即逝。英雄是人而不是神,他們體力、精力、耐力有限,而且有缺陷,都有自己的“死穴”,有的在腋下,有的在褲襠里。古希臘英雄阿喀留斯的“死穴”在腳跟上,俗稱“阿喀留斯之踵”。只要找到了他們的 “死穴”,即使一位普通人也可能將他們擊敗。
  因此,從邏輯上說,英雄的魅力不可能長久。為了長久維持英雄魅力,惟一的辦法就是將“魅力”凝固起來,使之不變,將它鐫刻在歷史和心理的功勞柱上。凝固的辦法有兩種:第一是社會層面上的制度化,將能量轉變成控制能量的能耐,將力量變成操縱力量的權力。第二是敘事層面上的神秘化,將現實中的英雄神圣化,將傳說變成意識形態的虛構,當代的“英雄敘事”多屬這種類型?!岸U讓制”變成“世襲制”,是將英雄制度化的一個重大事件。世襲制度之后的統治者不是英雄,卻是英雄的領導,英雄的能量都由他集中支配,英雄的魅力也由他首先分享,英雄仿佛成了統治者權力武器倉庫中的一根梭鏢。只要沒有揭竿而起的人,統治者的英雄魅力就能千秋萬代。此外,帝王意識形態敘事,是英雄制度化的重要幫手,將制度化說成是神的意志,為魅力喪失的“英雄”合法化提供說辭。
  英雄資格的制度化,還有對英雄敘述的神秘化兩種方法,目的都是將某一時刻(比如亂世、緊急狀態)曾經呈現過的“英雄人格”固化。它仿佛一層防腐劑,涂在靜止而僵死的身體表層,以便永久不變。真正的英雄是敢于行動、不斷行動的活生生的人。他們可能會失敗而成為悲劇角色,也可能會腐爛而消失在土地之中,但他不會變成僵死的偶像。
    
5.英雄、榮譽和幸存者
  應該將“英雄”視為一種無處不在的特殊狀態。比如,它處于自然與文明、混亂與秩序、滅亡與幸存的邊界上;或者說處于文明的混沌狀態、社會的緊急狀態的邊界線上。離開這個緊急狀態的臨界點,它就可能消失,被別的身份所取代,比如被帝王、謀士、學者、藝術家、商人所取代。
  英雄就是求存者,但求存者不一定是英雄。面對緊急狀態和危機時刻,人們有兩種求存方式,第一種是運用智力使自己成為求存者,比如化妝、逃跑、裝孫子(劉備和宋江就經常這樣干);比如躲避危險,讓別人去對付危險,自己先做“孫子”后做“英雄”,最后坐收漁利(帝王、謀士)。第二種是敢于利用自己的身體能量戰斗,如果擊敗了對手,他就成了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求存者;如果被對手擊敗,他的身體就消失了,存在的只是他的名字。后面兩種才是英雄?;瘖y和逃跑盡管也可能成為幸存者,但沒有榮譽感,只有戰斗者和犧牲者才有榮譽感。
  所謂“榮譽”的事業,就是一種非生產、非盈利的事業,一種與日常生計沒有直接關系的事業,比如戰爭、狩獵、競技。凡勃倫認為,榮譽事業是一種勇武的事業,面對的是具有抵抗能力的“有生氣對象”,比如敵國軍隊和野獸。生產性事業是一種耐心的智力的事業,面對的是無抵抗力的“無生氣對象”,比如自然資源和奴化的人。榮譽性事業是緊急狀態下的事業,適合于英雄;生產性事業是日常狀態下的事業,適合于普通人。
  一旦進入日常狀態,英雄就無用武之地。危機和緊急狀態結束了,所有的幸存者都面帶笑容,仿佛剛剛參與了一次重大戰役,而且載譽而歸,這就是幸存的群眾,他們正在分享幸存者的榮譽。幸存的群眾對“幸存”的興趣遠遠超過了對“英雄”的興趣。他們將活著的英雄僅僅視為幸存者,“英雄”最終狹義化為死者,只有死去的人才是英雄?;钪挠⑿蹖男掖嬲咧斜粍h除。所有的人都不愿意充當英雄的危急狀態,才是產生真正英雄的土壤。所有的人都想當英雄的日常狀態,真正的英雄就完蛋了。
  把群眾視為英雄,混淆了“英雄”和“幸存者”的界線,把所有的幸存者都當成了英雄,而不管這種幸存是屬于榮譽性質的還是屬于非榮譽性質或者卑劣性質的。只要存活下來,就有享受榮譽的可能,甚至還能享受到比英雄更多的“榮譽”,這是導致英雄人格消失的一個重要原因。人們以為,英雄人格消失了沒有關系,可以用國家機器來替代。但國家機器只對內部有效,對外部強大的敵人和自然災難無效。
    
6.英雄、欲望和女性
  英雄人格的非歷史性與性愛關系的非歷史性,兩者在邏輯上是同一的。英雄與美女的關系,是一個英雄與欲望關系的原型,也是英雄與人性的隱喻。這一點將英雄從神的譜系和世俗權力的領域分離出來。
  英雄是能量無限的人。他們將能量的一部分用于對付自然和人間的敵人。他們的剩余能量常常轉化為英雄與美女的故事。英雄與美女,將一種最剛強的形式與一種最柔美的形式結合在一起,使得那些既不剛強也不柔美的平庸狀態黯淡無光。英雄的能量可以通過戰斗、殺戮、犧牲而與集體相關,這是一種集體的、種族的榮譽。英雄的能量還可以通過吃喝、死亡、性愛而與個人相關,這是榮譽的另一種形式,也就是一種違反生產原則的奢侈的榮譽(榮譽本身具有奢侈性質),因此具有違反禁忌的色彩。
  在吃喝、死亡、性愛這三種行為中,最后一種是渴求秩序的常人非常反感的。在常人眼里,英雄一般都具有強大的腸胃,毫無節制地喝酒吃肉,他們常常對掌柜的大聲叫喊:來3斤牛肉,酒只管篩來。常人總是歌頌英雄的腸胃,因為常人在假定,那些充填到英雄腸胃中的酒和肉,能夠全部轉化為征服敵人的能量,把吃喝當作戰斗的有機組成部分。實際上英雄的剩余能量一直存在,它在尋求另一種宣泄的渠道,性愛就是一個重要的渠道。性愛是一種純粹的個人化的耗費形式,將能量耗費在單一的女性身上,與常規秩序和生產相違背,與集體價值相沖突,因此是一種危險的行為?;橐鍪且环N與秩序相吻合的生產行為,就像稻種能夠生產出很多稻子一樣,就像增加兵力一樣,具有集體和種族性質,從而得到群眾的認可。而英雄的革命性首先體現在對既定世界的否定,比如他否定財產積蓄和世俗權力的集中,也否定將兩性關系作為生產形式的婚姻,否定日常秩序。這是英雄和群眾的基本矛盾。
  女性成為英雄掠奪的對象,是將英雄主題和性愛主題合而為一的基本模式,性愛的個人主題喬裝打扮成掠奪和戰爭的英雄主題。古希臘的英雄史詩《伊里亞特》
  所記載的特洛伊之戰,就是一場英雄爭奪美女的戰爭。戰爭由一個美麗的女子海倫而起。特洛伊國王的兒子帕里斯拐跑了邁尼錫國王阿伽門農的弟弟的妻子海倫,由此引起了以阿伽門農為首的希臘聯軍與特洛伊的10年大戰。西方的英雄史詩中經常出現搶奪美女的故事。特洛伊戰爭是要奪回失去的美女。中國古代“楚漢之爭”的故事是一個失去美女的故事。項羽和虞姬的故事盡管感人至深,但不是愛情故事。項羽有兩項重要的裝備:“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項羽的悲劇以兩件裝備(美人和好馬)的消失告終。此后的英雄,基本上被塑造成不近女色的人。那些與女色相關的人,比如董卓、呂布、曹操等,基本上被視為反面人物,而關羽、張飛、周瑜這些正面英雄,與女性無關?!端疂G傳》里的英雄,基本上是靠殺女人起家的。
  英雄欲望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性愛),被文化禁忌壓抑到潛意識中。但被壓抑了的心理能量不會消失,它會以一種被改寫的程序顯現出來。也就是說,壓抑將人格的內部程序更改了,使它以各種變態心理的形式出現。這種文化壓抑和人格心理要素的更改的一個重要后果,就是造成中國古代英雄性格的更改:將英雄的自然人格改寫為倫理人格,能量主體改寫為道德主體。首先就是以“義”為名譽的兄弟之情,比如劉關張的“桃園結義”。其次是將一種“雌雄同體”人格作為最高境界,所謂“男人女相”,男性具有女性的外表和人格,將剛的一面隱藏起來,顯示出女性的溫柔、愛哭、體貼、細膩的一面。這既是中國文化中“陰陽合一”理念的表現,也非常吻合道教“內丹派”的觀念,就是在一個人自己的體內進行陰陽調和,獨自解決,同時承擔男女兩種角色,借此來消解欲望、消解能量、消解武力,以柔克剛。比如劉邦之于樊噲,劉備之于張飛,宋江之于李逵,他們的兄弟之情中就帶有男女之情。宋江同時充當了李逵的母親或者姐姐的角色。以柔克剛的中國“英雄人格”,從此改寫了英雄的原始語義,與權謀文化高度合一,殊途同歸。
  

  拿破侖

  宋江

  項羽

  曹操

  成吉思汗

  荊軻

  大禹治水

  關羽

  希臘神話

  秦始皇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