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 希望時尚更民主時尚教母馬念慈
她是臺灣"時尚教母"、她的弟弟是家喻戶曉的"馬拉桑"。她是獨立自由的職業女性,更有智慧豁達的生活態度。她就是馬念慈。
她是臺灣"時尚教母"、她的弟弟是家喻戶曉的"馬拉桑"。她是獨立自由的職業女性,更有智慧豁達的生活態度。她就是馬念慈。
馬念慈毫無凌厲奢華的氣息,她坐在面前,優雅,又很真實。她軟綿綿的臺灣腔里偶然會蹦出幾個京味的詞語,說話之間,表情與手勢都很豐富。當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她明朗的笑容。
從臺北到北京
馬念慈本來學的是冷僻的陶瓷藝術史,研究生畢業后,她因興趣所致決定投身時尚行業。1997年,馬念慈在臺灣TVBS與年代電視集團從事時尚、流行相關的媒體工作。當時,全世界的名牌,例如LV,正開始有意識地集團化與轉型,她剛開始做時尚記者的時候就被派到國外去看show,一下子就與世界同步了。 “我很幸運,在做事的過程中,遇到很多機會,就非常確立自己朝時尚媒體人的方向貫徹下去。我的職位—平面、主播、制片人、主編,有不同的角色,但都與時尚流行訊息如何傳播有關。”對時尚產業有著自己獨特見解的馬念慈,此后漸漸被臺灣媒體稱為“時尚教母”。
2005年,馬念慈離開臺北,到北京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馬念慈喜歡上了北京,“北京這個城市很大,更加地包容。在臺北你會發現受限制很多,而北京就像一個怪獸一樣,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能生出讓人意想不到、非常奇怪獨特的東西。”
馬念慈的父親馬景賢是臺灣知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曾任《國語日報周刊》主編。
說起對時尚的啟蒙教育,也緣起年少時與父親逛書店:“小學四年級,我周末和爸爸去臺北的重慶南路逛書店。那時候看見日本的雜志上有好多很漂亮的模特。我對圖像的東西很敏感,于是一個禮拜偷偷地去買一本,認真地研究,開始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與服飾搭配。很好玩的是,很多女性主義者稱這種雜志會物化女性。我剛開始想做這個工作,是想從這個最物化女性的東西切入,試試能不能給行業帶來些新鮮東西。后來意識到,這個東西真的很漂亮,不是物化不物化,而是喜歡它,買得起它,使自己更漂亮,那就應該相遇嘛。”
馬念慈還有個弟弟馬念先,就是那位因《海角七號》走紅的“馬拉桑”。馬念慈笑稱:“我跟他不熟。他喜歡音樂,但小時候其實是我練鋼琴。他和我差三歲,我比較喜歡看書,他喜歡出去玩、做有意思的事情。”
姊弟都在寬松、自由的教育中長大,父母給他們很大空間。馬念慈說:“爸爸教我們要專注地做一件事,我們幸運地選擇了是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所以才一直很開心地繼續。”
我希望時尚更民主
因為看好女性群體網購和電子商務的潛力,2009年底馬念慈與合伙人共同經營起時尚網站“美麗說”。這是一個交流購物經驗的平臺,很平民化。作為新晉網站,它已經成為風投公司密切注意的對象。馬念慈的新嘗試似乎很成功,她自己的理解卻是:“社會上成功的定義很狹義。相對編輯而言,做主編似乎是成功,但是你做哪一個的主編,大刊還是小刊?就又有不同。這不過是社會框架賦予的。要清楚每個階段你想做什么事情,不能用外面的框架來看。從外界人來看,他們會說馬念慈算是退出時尚圈了,因為她都開始做網購,而不是名牌。但我想不一樣,如果回到我剛開始想做傳播工作的初衷,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希望時尚更民主。我們太把時尚當回事了,覺得時尚就是奢侈品、是有錢人才能消費的。但我不這么想。能享受時尚的是和我們一樣的女孩子,時尚的目的都是去穿得漂亮,去傳播如何做女生更快樂與自在,這是我的核心。”
網站聚焦在女性的網購消費,馬念慈認為女性消費品位的提高也會直接影響到男性, “必須先把女性市場打開,才能影響男生。男生買東西都是比較功利的,而女孩子不一樣,她們會去考慮款式等等,這樣在潛移默化中男性會慢慢學會時尚。從國外的時尚經驗來看,也是先從女性開始慢慢發展到男性。中國的男人,第一就還不太能去放松去享受生活,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你和他講時尚,他會覺得是風花雪月,他不覺得是個必需品。
她以前在工作中會要求自己讓別人看來是獨立自信的女性、要做到去性別化。后來才慢慢發現,作為女性,即使強大也不用刻意強調。不同性別在職場上各有長處,聰明的男女要各自善用長處。
“有一些體會不到時間點就體會不到。每個年齡階段都是非常好的。就像以前二十幾歲會覺得三十歲很可怕,但到了卻覺得三十歲也很好呀。人生里面大部分的東西需要時間去驗證,驗證的方式是沉淀、經歷、體驗。”
記者:在事業和生活上你有遇到很困難的時候嗎?
馬:有,但是沒有變成我的困難。就像你知道有人騙了你,但其實你再認真地去想一下,那其實和你沒有關系呀,那是他的事情。反之,你特別介意他欺騙了你,感到好難過,那就會變成你的事情。
記者:你所崇尚的生活方式?
馬:活在當下。要去吃飯就去吃飯,現在該怎樣就怎樣。不是過度享受,而是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好的生活質感。對我來說,能夠活在當下是有一定自由度、有基本的經濟的條件、控制自己的脾氣。不用在意別人怎么去看??鞓放c否只有自己知道。
記者:你會給男刊讀者怎么樣的時尚與生活建議?
馬:我就覺得中國的男人都把自己弄得好忙,沒辦法靜下來。如果要我建議的話,我想,即使很忙,也不能放棄了慢下來生活。要在心態很忙與自己的生活之間找到一個節奏。就像享受美食一樣,你知道,中國人吃飯要用筷架的??昙艿淖饔檬鞘裁??就是你吃的時候,停下來,慢慢品味一下食物。中國人現在缺的就是那只筷架子。我們不僅要吃,也要停下來,去體會。你可能一整天都很忙,那么就健身或者開車的時候,回到比較真實的自我那部分。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