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題】張大春:我不是一個軟弱的父親
張大春和孩子討論動機、邏輯和思維過程,也歡迎孩子頂嘴。他希望自己是個不妨礙孩子成長的父親?!鞍炎约旱牟粷M足加諸孩子身上,這是做父親的失敗?!?/blockquote>
張大春和孩子討論動機、邏輯和思維過程,也歡迎孩子頂嘴。他希望自己是個不妨礙孩子成長的父親。“把自己的不滿足加諸孩子身上,這是做父親的失敗。”“張宜遇到任何麻煩,第一個求助的絕對是哥哥。要是發現哥哥解決不了她的問題,她就會找媽媽去。唉,我啊,永遠是張宜最后的選擇。”
在女兒張宜的眼里,爸爸張大春實在派不上大用場,他游手好閑,愛說爛笑話。當然,除了咬文嚼字時還能隨口就扯出來幾個好玩的故事。
在這個由嚴母慈父調皮孩子組成的家庭里,張大春號稱自己肯定不是一個軟弱的父親。但事實上呢?這個鬼靈精的小女兒張宜,早就已經把爸爸給吃得死死的。
說話
“我們家有多話的傳統。”這一家子人,最講究的就是說話。
張大春從小就對子女無話不談,使用的語言也是特成熟的那種,孩子半懂不懂的,久而久之也就明白了。“我們家的孩子不說baby talk的,也不喜歡撒嬌作態,就喜歡頂嘴。”
張大春笑稱張宜最大的特點,就是“一言九頂”。自己說一句,女兒能立刻回上十句,句句都嗆得爸爸無可奈何。這對父女之間的對話過程往往是這樣的:爸爸說理,女兒頂嘴;爸爸說笑,女兒回嗆。但張大春在家從不禁止頂嘴,反倒鼓勵頂嘴。虧了張大春熱愛被頂嘴的“怪癖”,張家的兩個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從來不費功夫。
“張宜從不認同我的職業。她認為我就是一個游手好閑的人。”有一回,朋友到家中做客,言詞間笑說張大春長胖了,肚子越來越大了。張大春笑著拍拍肚皮,“肚子雖大,但里頭都是學問啊。”誰料路過的女兒聽了很不屑,“里頭都是學問?明天你就拉光了。”
小聰明
和哥哥張容不同,張宜在父親的眼中是個很實在的女孩。
張容會瞞著父母偷偷做一點調皮的小壞事,當然,這小壞事張宜也做,但她太直,藏不住—她和哥哥一起設計了一個整人玩具,主要是整爸爸的—跳繩的一頭從樓梯上垂下來,只要你一拉,便會嘗到一只拖鞋從天而降的滋味。為了把張大春騙入局,張容說的是:“你要不要經過樓梯一下?”而張宜對爸爸說的則是:“你想不想被很軟很軟的鞋子打到頭呢?感覺不錯喲!”
不過,就是那么實在的小女孩,有時也會耍一點小聰明。學校里讓每個孩子填張表,記錄下自己生活中的三個缺點,如果一個月內能改掉,就能收到圣誕老人送給他們的禮物—張容老老實實地寫上了“不吃荷包蛋、不吃蚵、小氣”三個缺點,而張宜則不假思索的寫下“不吃胡蘿卜、不吃青菜、喜歡在床上跳”三個缺點。等拿去讓家長簽名的時候,張大春納悶了,這兒子寫的都是實情,但女兒則不然。胡蘿卜和青菜是她最喜歡吃的食物,而她也從不在床上跳。一問,張宜得意地說:“這樣寫,我什么都不用改,就能得到圣誕禮物啦!”
說起這件事,張大春用了“賊精”這個詞,然后哈哈大笑。
教育
一本《認得幾個字》,讓大家對張大春的教育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他自己的一套見解,絕不僅僅是教孩子“認得幾個字”那么簡單。
“很多人都想要在孩子身上復制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尤其是在對成功的追逐上。”在張大春看來,一個好的父親,不是將自己的孩子往成功的路上推,而是在孩子不同的階段里,給他們提供“必要而不過分”的幫助。
張宜上的是音樂班,每當表演、比賽的時候,她總是表現得最好的一個,但在那之前兩個禮拜的練習,對她來說簡直是個折磨。“大多數的天才都是靠努力得來的。”女兒討厭練習的這個壞習慣讓張大春頭疼不已。每當女兒開始練琴,張大春總要坐在一邊旁聽,用各種打比喻的方式,來讓女兒對練琴這件事產生興趣。
看上去像是爸爸在督促女兒,實際上,張宜總能給爸爸驚喜。有一回,張大春照舊坐在一邊聽女兒練琴,卻聽到女兒彈出了一首有意思的江南小調。一問才知道,那是一曲西班牙舞曲,但調皮的女兒把所有的黑鍵彈成白鍵,白鍵卻彈成了黑鍵。就這樣,西班牙舞曲成了江南小調。“換一個角度看,女兒這種調皮的小動作,其實是種很優異的天賦。”
雖然把工作之外的時間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張大春依然覺得不夠。對他而言,陪伴孩子成長,享受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關注他們的每一個細節,是比寫作更加重要的事。
最后,張大春嘆了一口氣:“不過,我已經開始感受到張宜即將不再需要我了,這可怎么辦?”
Q:在你看來,父親和女兒相處的理想狀態是什么?
A:目前有一種教育方式很流行,就是把孩子當成成人來對待。當然,聽起來確實很理想。但實際上,我不太同意這種方式。我的孩子就很早熟,懂得用成熟的語言邏輯和我交談,但再早熟,他們也畢竟是孩子。孩子總會有他的天真、無知以及無能的狡猾。每個孩子都有求知的偏失,他們熱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厭惡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掌握孩子的脾性,欣賞他們的優點,這才是最好的方式。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