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專題】邢同和:和女兒玩一輩子浪漫
先是朋友,后為師徒,再為父女——這是邢同和對他和女兒蔣瓊耳關系的總結。邢同和笑言兩人一起走在路上,不熟悉的朋友都不敢招呼,因為兩人身上都散發著浪漫與熱情,似乎這樣的狀態只會出現在熱戀中的情侶身上。浪漫,是兩位藝術家喜歡玩的,而且要與對方玩一輩子。
先是朋友,后為師徒,再為父女——這是邢同和對他和女兒蔣瓊耳關系的總結。
碩大的辦公桌上,是邢同和在幾十年建筑設計師生涯中收集的畫冊、文件報告及資料,他只要一坐下,就被埋沒在其中。而在接受采訪談女兒蔣瓊耳的當天,桌面中央卻堆放著老照片、賀卡、信件以及所有記錄女兒成長經歷的各類紙張—這些是邢同和前夜翻箱倒柜搜羅出的。
他拿出一張2010年在同濟大學的合影照訴說著父女同臺演講的趣事:那天在禮堂舉行“兩代人,一扇門,把創意進行到底”的著名校友演講活動,邢同和發表“創意無限”為主題的演講,瓊耳則發表“流水人生”為主題的演講,事后圈內朋友都說“照資歷來講,兩人主題應該互換”;演講后的自由問答時間,眾人問邢同和的問題多是圍繞職業生涯規劃方面,而對瓊耳都是詢問創意更新方面。
這些對照,讓邢同和非常欣慰,他認為在同一個舞臺上,父女倆都是設計師,是平等的,女兒已經擁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瓊耳的個性深受父親影響,自小,父親就教導做人道理,打小教她畫畫,他要求女兒在畫水果等靜物時要體現人格,在祖國生日時獻上畫作祝福,與同學老師們經常走動等,培養其獨立判斷能力以及民主自由的個性。
邢同和說女兒小時候“幾乎沒有痛苦過,一路走來都很順”。蔣瓊爾讀大學期間,突然對邢同和提出“轉專業”,從城市規劃轉為工業造型設計,她認為“走不出父親的影響”。邢同和對此非常支持。在女兒畢業展覽“工業浪漫”上,邢同和欣喜地看到女兒用工業零部件制作出的首飾作品,并花一千元買下其中最貴作品—女兒將所得收入全部捐獻給福利院,指明給到腦癱的兒童。“捐完錢,拿到福利院反饋函后,她立刻趕往機場去國外深造,我從小教導她做事情,清清楚楚。”
在法國留學的經歷,瓊耳不僅在創意設計上更上一層樓,更通過自己不懈努力融入法國當地上流社會。在畢業展上,讓親臨道賀的邢同和意想不到—來賓們居然都是各界名流,甚至法國時任總統希拉克都發來賀信。迅速,父女倆的關系上升為業界合作緊密的伙伴。不僅兩人之間要對各自作品進行品評,還有各類項目緊密合作,例如希拉克來上海要參觀邢同和設計的上海博物館,碰巧瓊耳與希拉克夫人有交往,于是順理成章地,瓊耳成了那次來訪團活動的大會翻譯。在與邢同和的不斷交流下,瓊耳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設計理念,從單純的產品設計上升到自己的品牌創意,父親偏好東西方元素結合的理念也得到女兒的支持與傳承。
當瓊耳把法國男友介紹給邢同和時,父親知道女兒找到了另一半,一個擁抱,一頓晚餐,也無多交流,因為語言不通。不久之后,邢同和收到婚禮喜帖,他說自己再忙,女兒的婚禮一定要參加,馬上飛赴法國。一年后,外孫抱在手中,七十多歲的邢同和開心得不得了,還把外孫的照片放在iPhone上做桌面。
現在父女倆見面更多會是在咖啡館、美術館或是新開張的精品酒店,甚至在國外的某個活動,談談事業,談談愛好。邢同和懷念著女兒寄給他賀卡上留下的筆跡—“偷偷的瞄一眼,然后猜一猜,她在干什么?看什么?想什么?”邢同和笑言兩人一起走在路上,不熟悉的朋友都不敢招呼,因為兩人身上都散發著浪漫與熱情,似乎這樣的狀態只會出現在熱戀中的情侶身上。浪漫,是兩位藝術家喜歡玩的,而且要與對方玩一輩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