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感染每一位感染者,他們不用再隱姓埋名
《最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農村題材電影,背景是在農村,但電影很時尚。這些角色給予觀眾的啟迪不僅是面對農村觀眾,而是所有的觀眾。
責任編輯:袁蕾 李宏宇 實習生 蔣瀟
拍《最愛》時,濮存昕對參演的二十多位艾滋病感染者有一個承諾:帶他們去看上海世博會。但因為前期聯系的臨時性,以及世博會方面擔心自己的醫療、接待條件不足,沒有答應。各方來回商量了一個月,最后給包括艾滋病感染者、志愿者在內的四十多人,開辟了綠色通道,讓他們高高興興地參觀了世博會。
做了多年防治艾滋病宣傳員,濮存昕見過許多像《最愛》里得意和琴琴那樣的愛情。他遇到一個女孩,男友吸毒染上艾滋,她鼓勵他戒毒,但他一直戒不了。女孩不信毒品戒不掉,她想給男友做榜樣,自己也吸,結果染上艾滋病。
《最愛》里,濮存昕演的“血頭齊全”被刪了很多戲份,包括原來的劇本里齊全鼓動全村人賣血致富的場景。但濮存昕更在意的是,是否能在真實生活中,讓艾滋病感染者不再受到歧視。 (片方提供/圖)
濮存昕還在一個醫院見到一對夫妻,女人當時快死了,丈夫坐在邊上不說話。其實是丈夫不幸先感染了艾滋病,后來把妻子感染了。家里窮,兩個人只能一個人服藥(當時我國“四免一關懷”政策還沒完全落實),妻子說服自己:丈夫是頂梁柱。她拒絕服藥,把家里僅有的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