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詩篇自紀年
邵先生本來以新詩聞名,上世紀50年代,他名噪一時,受到許多青年學生的追捧。他與公劉是當時詩壇的雙子星座。
責任編輯:劉小磊
【當代舊體詩點評錄】
舊體詩這一文學形式,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在當代文學的主流中基本消失。個別政治家所寫的舊體詩,是作為政治指導原則供大家學習的。這一點我在《聶紺弩詩與舊體詩的命運》(見 《讀書》2010.6)一文已經說到,這里不贅。從文學欣賞角度談舊體詩的還不多,我退休前供職的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其當代文學研究室似乎也沒有研究舊體詩的,我所在的古代室也沒有。而舊體詩從改革開放以來寫作者日多,佳作不斷出現。前年,侯井天先生句解、譯注、集評的《聶紺弩舊體詩全編——注解集評》被多家媒體評為2009年最佳著作之一。當然,這歸功于侯老先生數十年的不斷努力,把聶詩所涉及的今人今事調查了十之七八,但紺弩詩的高度文學成就,也是讀者高度評價侯先生勞作的基礎。除了聶詩以外,寫舊體詩卓有成就者不在少數。上個月邵燕祥先生以《我的詩人辭典》相贈,其中所涉及到的當代詩人,不少是寫舊體詩的。如鄧拓、何滿子、胡遐之、黃苗子、荒蕪、黃秋耘、李汝倫、魯迅、羅孚、吳小如、楊憲益、張良皋等。他們或以舊體詩名世,或以舊體詩與邵先生酬酢,都有佳作。
邵先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