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官房胡同28號
在北官房胡同28號附近的張伯駒的家是小四合院,電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在他家拍的。
責任編輯:馬莉
在北官房胡同28號附近的,還有張伯駒先生的家,工筆畫家潘潔茲先生的家,以及吳冠中先生的家。潘家是一個完整的四合院。因為稿子的關系我去過潘老的家,他也到我家來過。潘老一臉福相,紅黑的臉膛,矮墩墩的身材,不善言談,略顯木訥,但溫良敦厚,給我印象深刻。而吳冠中先生恰好相反,瘦骨清象的,十分健談……
“胡同”是漢語“井”字的蒙語發音
自2000年秋我徹底搬到北京宋莊之前,我在什剎海北官房胡同的28號院住了30年。所謂什剎海,就是一串相連的六個湖,從西到東,從北到南依次為西海(也叫積水潭)、后海、前海、北海、中海、南海。因蒙古人把湖和水洼子都叫海子,什剎海的稱謂也沿用至今。據專家考證,什剎海始于元忽必烈,因周邊有九庵一寺故名“十剎”,相傳元大都因之成制。沿用元稱謂的當然還有胡同,“胡同”是漢語“井”字的蒙語發音,然后又音譯成漢語的一個詞,我的意思是蒙語用“胡同”即“井”代稱街道,本源于漢語“市井”,并非源于水井的井。因為作為農業定居方式的漢族,井為水源,環“井”而居,便因“井”成市成街,“井”作為象形的漢字,自然衍化成街道的意思。然后,元入主中原,漢語又把蒙語的“井”音譯成“胡同”,原本一個東西的“井”——“街道”——“胡同”,由于文化的混雜,一個“胡同”就把人弄糊涂了。我老家冀西南把胡同念做“咕咚兒”,是源于官話“過道兒”的地方發音,還是源于蒙語“胡同”的發音,不得而知,因此,我有一個奇怪的臆想:即蒙語“井”的發音源于打水的咕咚聲,蒙古人乃游牧民族,“井”不太可能衍化出漢語市井、街道的意思,就用飲水的“井”,直譯了漢語“井”的衍化含義——市井和街道了。
除了西海和后海雜有民居之外,北海、中海和南海自遼、金至明清起,一直是宮禁和皇家園林之地,尤其中海和南海一般合稱為中南海,它緊鄰紫禁城的西邊,為明清兩朝的宮苑,戊戌變法后,光緒曾被軟禁于南海的瀛臺,并歿于此處。1950年代,中共的黨政機關和毛澤東等最高首腦搬進中南海,“中南海”從此成了一個特別的名詞,出現在各種文字和文藝作品中?,F在一些年輕藝術家喜歡抽的“中南海”牌香煙,就是上世紀70年代開始生產的。
所謂“官房”,是當年慈禧委派太監蓋的“民房”
北官房胡同位于后海南岸,后海雖大量雜有民居,但仍有達官貴人和王府的聚集,北岸是醇親王府和后來的攝政王府,是清朝惟一出過兩個皇帝的地方,一是光緒,一是末代皇帝宣統。清朝有潛龍邸的規矩,即一個王府因為出了皇帝,這個王府就不能再住皇親國戚,諸如北京的雍和宮,就是雍正皇帝原來的王府,賜給西藏作喇嘛廟,既籠絡了西藏,又成為解決潛龍邸歸宿的最好途徑。但是,到了晚清,清朝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