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語言的現狀與搶救
保護瀕臨消失的語言,就是保護人類的“生物多樣性”
責任編輯:朱力遠
保護瀕臨消失的語言,就是保護人類的“生物多樣性”
2009年2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繪制了一個《全球瀕危語言分布圖》,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語言地圖”的形式,向人們直觀展示了全球部分族群的瀕危母語現狀,并分為5個等級:不安全的、危險的(明確要滅絕的)、瀕危的(嚴重瀕臨滅絕的)、垂危的(極度瀕臨滅絕的)、已滅絕的(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該組織同時發布的等級量表顯示,在全世界現存的6000多種語言中,大約2500種語言瀕臨滅絕;其中538種語言面臨極度滅絕危險,502種語言面臨嚴重滅絕危險,632種有確切滅絕危險,607種存在滅絕可能。瀕危語言的數量超過了世界語言總數的1/3,也比2001年發布的瀕危語言數量增加了好幾倍。
遼寧寬甸滿族自治縣青山溝鎮,85歲的滿族老人趙玉蘭正在手工制作繡花鞋。 (CFP/圖)
事實上,早在20年前美國阿拉斯加大學語言學家邁克爾·克勞斯(Michael Krauss)教授就在美國語言學會的年會上發出過警告:“如果有一天,地球上90%的人類語種滅絕了,那么語言學就是歷史上惟一一門看著自己消失的學科。”當時他預測,世界上的語言有一半將會在一個世紀內逐漸消失。如今他的預言正在被驗證。
UNESCO前任總干事松浦晃一郎博士曾經說道:“一種語言的消失導致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形式的消失,特別是使用這種語言的團體——不必說詩歌和傳說,更不必說諺語和笑話——傳統和口頭表達組成的珍貴傳承。語言的消失同樣損害人與生物多樣性之間保持的關系,因為語言承載著豐富的自然以及宇宙知識。”
97%的人使用4%的語種
UNESCO的統計顯示:全球——也就是說,占全球人口3%的人說著全球96%的語種。而且有一半的語言只有不到10000人會說,有1/4的語言不到1000人會說。同時,只有不到1/5的語言在學校和互聯網上使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