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造假】中國高速傳媒的神話與戲法
一家福建公司如何登陸納斯達克,如何與做空者激戰,又如何跌入粉單市場?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一家福建公司如何登陸納斯達克,如何與做空者激戰,又如何跌入粉單市場?
如今,這家公司被納斯達克摘牌,入股的明星投資者起訴它要求賠償投資損失,而最大的贏家,當數它的福州老板們
CCME在納斯達克股價走勢圖 CCME的股價,隨著多空雙方的戰斗而起伏成一個“M”型。 數據來源:i美股網站
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中國高速傳媒控股公司(CCME)在納斯達克的股價圖定格成一個“M”,形似它的福建老板之前創立的洋快餐品牌“曼德夫”的Logo。
2011年5月19日,CCME公告宣布接到納斯達克摘牌通知書,股票轉至粉單市場恢復交易。
此前兩個月,CCME已被納斯達克停牌。停牌的重要原因,是其拒絕配合審計機構德勤審查其銀行賬戶,導致德勤辭職,再連鎖反應似的導致CFO、董事等先后辭職。那些銀行賬戶里究竟隱藏著什么,至今還是個秘密。
此后,粉單市場上的CCME,“M”的另一邊還在繼續下跌。
歷經為期半年的拉鋸戰之后,一個“價值投資”的神話就此破滅,但其背后隱藏的諸多懸疑,還沒有散去。
明星“背書”者
這也是眾多投資者放心買入這只股票最主要的原因——雖然同是通過RTO方式在美上市,但它在中概股中有著鶴立雞群的背書者
半年前,美股投資者Solar發現了一只潛力股:“它是中國最大的長途巴士廣告經營商;有國際知名的專業投資公司(CV Starr)參股;有信譽良好的國際審計公司(德勤)進行過專業的第三方調查和審計;又被《福布斯》評為‘2011最具潛力公司’榜首。”
這家公司就是CCME,中文名為中國高速傳媒。
實際上這家“股價被嚴重低估”公司驚喜的發現者,遠不止Solar一人。
《福布斯》雜志年初報道稱,美國的價值投資者麥克·可扎(Mike Koza)也重倉了這家“兼顧了成長性和價值的中國公司”。
麥克并未對這家公司進行多少實地調研,他的信心主要來自勝達國際集團(Starr)。
勝達是1943年注冊于巴拿馬的投資公司,由AIG(美國國際集團)前CEO擔任主席,在業界知名度很高。
在對CCME進行了“為期4個月的盡職調查”之后,2010年1月12日雙方簽署投資協議,勝達以3000萬美元買進100萬股CCME新發行的可轉換優先股成為其第三大股東,每股買進價位為30美元,同時認購155萬股普通股的認股權證,平均下來每股價格低于9美元。
這也是眾多投資者放心買入這只股票最主要的原因——雖然同是通過RTO方式在美上市,但它在中概股中有著鶴立雞群的背書者。
RTO上市的中國公司多是由一些小型會計師事務所擔任審計,小型對沖基金充當股東,造假行為在財務報表里能很明顯地被行家識破。但CCME不同,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