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亂象】“水電靠天吃飯,火電找米下鍋”——電荒重災區之湖南樣本
"鐵路運力嚴重不足,煤電價格倒掛等體制問題,已經越來越讓連續3年躋身全國“十強”的湖南感受到能源的制約。而干旱,則成為了壓倒這個脆弱的能源體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為支持經濟增長,湖南每日電煤的消耗量為2500個車皮,可在鐵路上蜿蜒30公里,其中一半以上需從外省購入。然而,鐵路運力嚴重不足,煤電價格倒掛等體制問題,已經越來越讓這個連續3年躋身全國“十強”的經濟體感受到能源的制約。而干旱,則成為了壓倒這個脆弱的能源體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2011年5月4日,干枯的鄱陽湖。初夏長江中下游的大旱,加劇了沿途省份的電荒。 (東方IC/圖)
長沙淡季限電
主要路口的交通信號燈停電,各大電影院關閉了空調,五星級酒店的空調間斷開啟,一些耐不住熱的市民開始走親戚,哪家有電往哪家去
。
從3月中旬開始,劉志剛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拉下電閘。他分管整個湖南省電網調度工作。
先是省內一些邊遠地區,從4月30日起,省會長沙也被迫限電。一開始,長沙的限電線路是66條,到5月中旬,增加到112條,占到長沙城區所有供電線路的八分之一。
在眼下這場蔓延全國的淡季電荒中,湖南是重災區。5月4日,湖南省經信委(全稱“經濟和信息委員會”)對外發布的數據顯示,湖南全省的用電缺口高達400萬千瓦,相當于需求的29%。
湖南的電力供應一半來自水電,一半來自火電。然而,今年由于罕見的旱情,骨干水庫大多處于死水位運行,而火電巨頭因為缺煤,很多機組被迫停工。
在劉志剛這位國家電網湖南省電力公司副總工程師的印象中,拉閘限電,這個不到萬不得已而為之的非常措施,已經好久沒有用過了。“上一次,應該是在2003或者是2004年。”他努力回憶。
限電全方位影響著湖南。
5月7日下午4時許,長沙萬家麗路與長沙大道交會口的交通信號燈因限電而停電,這個雙向車流量每分鐘多達100臺次的十字路口瞬間陷入混亂。交警被迫調來發電機,“一對一”直接發電。
長沙各大電影院關閉了空調,五星級酒店空調間斷開啟。
有的小區來電2天,停電1天;有的晚上2點后停電到早上;有的從早上10點停至傍晚。一些耐不住熱的市民開始走親戚,哪家有電往哪家去。
長沙猶此,農村更甚。5月12日,本報刊登了一封岳陽讀者的來信,他抱怨說,岳陽周邊縣市農村三天兩頭停電,導致許多用小水電機抽水的家庭生活都無法保障,“誰能想到農村漆黑一片,多少村民可是在點著蠟燭熬夜呢?”
水電沒水,火電缺“火”
湖南水庫4月份的來水同比減少了60%,而五大火電廠存煤嚴重不足,本來大部分機組都做好停機檢修的準備。
湖南今年電荒兇猛,并且在入夏用電高峰之前提前到來,與枯水有關。
據劉志剛介紹,湖南的電力供給主要依靠水電和火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