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五十年前讀北大(15)
北大學生有組織的業余活動,還是很多的,主要是一些體育組織、文娛組織,還有可以戲稱為半官方組織的學校廣播臺,等等。當然還有團委和學生會,不過那就真是半官方或者準官方的組織了。
業余的有組織活動
當時,北大學生有組織的業余活動,還是很多的,主要是一些體育組織、文娛組織,還有可以戲稱為半官方組織的學校廣播臺,等等。當然還有團委和學生會,不過那就真是半官方或者準官方的組織了。
我在文藝方面非常笨拙,完全沒有指望。體育方面,稍許有點觀賞價值的競技項目,也輪不到我,但是作為剛剛進入北大的一名新生,總想有點什么正式的課余活動才好,于是報名參加了學校射擊隊的訓練??上Ш髞碚位顒犹?,難得幾次訓練都因為政治壓倒一切不得不請假而不能參加,最后只好退出了之。
是不是我的堅持性比較差?因為幾位參加北大民樂團的同學,一直到大學畢業,都還有活動。北大民樂團曾經以民族樂器排成西洋交響樂隊那樣的陣容,演奏出《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節奏明快熱烈,效果還相當好?,F在想想,20世紀50年化和60年代,以《二泉映月》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代表,我們還真有一些可以傳世的創作?!哆h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是作曲家在云南采風以后寫下來的,雖然比不上《二泉映月》和《梁?!纺敲凑鸷?,那么傳世,不過也十分不錯了,好在歡快。
“困難時期”快過去的時候,我們知道在五四運動場北頭的一個地方,有一個學校運動隊食堂,對參加學校運動隊的同學,在伙食上給予必要的照顧。也只有在這個時候,供應稍許松動一些了,才可能略略照顧他們。
一再“邂逅列寧”
1959年我們入學北大的時候,迎新活動好像還是比較寬松和開放的,不記得有全校規模的大會。但是至少在新生里面,普遍洋溢著喜慶的氣氛。迎新游園自由散漫,但是因為看到穿著吊帶褲的馬寅初校長也隨意地走在未名湖畔的同學當中,怎么說也是一道風景。
除了學校在未名湖石舫燃放焰火以外,其余就是各系舉辦的各種不同的活動。迎新的一天晚上,我獨自走進第一教室樓一樓的那個階梯大教室,發現那里是哲學系學生會組織的迎新燈謎活動。謎語倒不是寫在燈籠上,而是寫在懸掛的彩色紙條上面。反正我原來只是漫無目的地到處看看熱鬧,于是就靜下來仔細讀了幾條謎語。結果發現,這些都是哲學內容的謎語。
非常奇怪的是,我這個一輩子對于哲學都是徹頭徹尾的外行的愣小子,在眾多哲學內容的謎語里面,卻蒙對了好幾條,并且幾次兌現了獎品,雖然這些當場兌現的獎品只是幾顆糖果而已。謎語具體是怎么寫的,已經完全記不起來了,但是記得非常清楚的是,我猜對的謎語,有些內容出自列寧的《哲學筆記》和恩格斯的《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這兩本書,我至今碰也沒有碰過,可是鬼使神差,在那個晚上我卻像是有特異功能似的,猜對了幾條出自那兩本書的謎語。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對此我仍然百思不得其解。也許邏輯上可以充作回旋的,是那些謎語出得暗示性太強了吧,不小心讓我得以捷足先登。
1960年初夏中蘇關系史上一件大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推出總標題為《列寧主義萬歲》的三篇文章,指桑罵槐地批判蘇聯修正主義,作者有陳伯達、陸定一等。當時雖然北大學生的伙食已經大不如前,但是政治教育激發和政治壓力造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