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毗尼各國寺院一瞥

藍毗尼有二十多個國家佛教徒們建的三十多座寺院。不算摩耶夫人神廟,我進門看過的只有九家,這些浮光掠影的印象,已足以印證文化的核心價值與呈現樣式之多元。

責任編輯:馬莉

佛誕地之行

2010年冬,我在訪印散記之一“心儀神往”寫到,我想有機會時參加印度及尼泊爾的佛教“朝圣”(文化尋根)之旅,拜謁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藍毗尼花園(Lumbini)、悟道成佛的菩提伽耶、初次宣講佛法的鹿野苑以及他的涅槃之地拘尸那羅四大佛教圣地。心誠福至吧,翻過年我就得到了赴尼泊爾藍毗尼花園的機會:中國佛教協會于2011年3月29日,在尼泊爾藍毗尼舉辦印順大和尚接任中華寺方丈升座典禮,中佛協會長傳印長老、國家宗教局官員、中國駐尼泊爾大使、尼泊爾副總統及諸國佛教界的高僧出席了盛大典禮;我作為獲邀觀禮的媒體人員之一得以隨喜。

人所共知,佛祖釋迦牟尼于公元前563年誕生于藍毗尼花園的一株娑羅雙樹(一名無憂樹)下。藍毗尼在尼泊爾南部魯潘德??h,距首都加德滿都三百多公里,離印度只有二十多公里。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國晉代高僧法顯就曾到此地朝覲;唐代玄奘法師在他的《大唐西域記》第六卷里記載了他在此地的見聞。1896年,尼泊爾西部城鎮的官員克哈德卡和德國著名考古學家費約赫爾發現了阿育王石柱,并根據《大唐西域記》的所載發掘證實了藍毗尼的具體地點。1967年聯合國秘書長吳丹考察藍毗尼并提出開發藍毗尼的建議,使之成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合作發展、進行國際文化交流之中心。1970年聯合國開發署和尼泊爾政府一起成立了藍毗尼開發委員會,世界佛教聯誼會號召其所屬七十余分會(包括中國佛協)向“藍開委”捐資建寺。

著名的阿育王石柱

尼泊爾中華寺就是中國響應“藍開委”和“世佛聯”的邀請而興建的,是中佛協迄今在國外建立的唯一一座“國家級”寺院。于1996年12月1日(發現阿育王石柱一百周年紀念日)奠基,2000年5月隆重舉行寺院(一期工程)落成、佛像開光、方丈升座法會。“中華寺”名乃趙樸初提議并書寫。首任方丈懷善法師,上世紀六十年代畢業的大學生,1970年代為我國改革開放后第一批工程師;1985年5月出家,為規劃和建設中華寺做了很大的貢獻,如今年事已高……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準,中佛協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70后”的印順法師便被選任中華寺第二任方丈。

我們與印順法師3月26日從香港出發,航行5個小時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28日上午乘尼泊爾國內航班半小時就到了藍毗尼。至31日下午3點離開此地,總共逗留了三天多。

藍毗尼花園,一口數十米的方形水池,相傳是摩耶夫人沐浴和太子幼年洗澡的地方。

藍毗尼花園

28日下午,我們急切地去拜謁佛陀降生之地——大概念藍毗尼地區最神圣的所在、有圍墻的藍毗尼開發區(公園)最核心的名勝古跡——占地數公頃的“藍毗尼花園”。

其主體,當然是紀念佛祖生母的摩耶夫人祠(MAYADEVI TEMPLE,也叫瑪雅黛維女神廟),一座兩層的白色樓宇。像我國安陽殷墟博物館與成都的金沙博物館一樣,里面主要是些土坑和墻基,也就是考古發掘遺址的現場。室內最重要的圣物,應是用玻璃鋼柜保護的青苔石板,標示的文字意為“佛陀誕生地”;另有一堵為朝圣者砌的一人多高的磚墻,上嵌一塊描繪佛母高舉右手緊抓樹枝產子圖景的黑巖雕刻(我買了一扎佛誕地的明信片,首張就是這個圖案),香客們排隊以頭額觸墻以示禮敬。

佛誕地,有一株古老的菩提樹,數人才能合抱,一些和尚與居士就在樹下結趺打坐。相傳公元前563年(南傳佛教對此另有說法),尼歷正月的望日,北天竺迦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妻子摩耶夫人,按風俗歸寧娘家待產,在她母親藍毗尼夫人的花園,一時動了胎氣,就在這樹下,誕下了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即后來的釋迦牟尼佛。“藍毗尼花園”整個園區繁花似錦,綠樹婆娑,相比之下,這棵有不少枯枝黃葉的巨樹頗為蒼老。據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所載,當時那無憂樹“已枯悴”,而這株菩提樹,當是后人補種的—&m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