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領袖”胡瑛

同盟會英雄胡瑛的英雄氣概和豪邁詩篇在海內外影響很大,雖被判處“永遠監禁”,身陷囹圄,卻鼓舞著一代革命青年的反清信念,成為他們的“精神領袖”。

責任編輯:劉小磊

辛亥春,清政府的大牢里,一南一北關著兩個名聞中外的同盟會英雄,一個是關在武昌府監獄里的日知會一案的主犯胡瑛,一個是關在北京刑部大獄里的謀炸攝政王的汪精衛。二人都是才華橫溢的文人,胡瑛入獄后面對嚴刑拷打拒絕招供,寫下絕命詩“仗劍十年悲祖國,橫刀一笑即仙鄉”;汪精衛入獄后自料必死,也寫下絕命詩“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他倆的英雄氣概和豪邁詩篇在海內外影響很大,雖被判處“永遠監禁”,身陷囹圄,卻鼓舞著一代革命青年的反清信念,成為他們的“精神領袖”。

胡瑛雖然身在獄中,慕名前往拜會的學生、士兵絡繹不絕 (辛亥革命網/圖)

胡瑛,字經武,原名宗琬。光緒十二年(1886)生于浙江紹興,后隨父兄到湖南,居于桃源,與宋教仁同鄉。他16歲肄業于長沙經正學校,黃興時任該校教員,受黃影響,在校參加革命活動,引起官府注意,為避逮捕,黃興介紹他到武昌吳祿貞處藏匿,在此結識沔陽張難先,助其籌備科學補習所,并與張一起投入工程營當兵,張為他的言論風采所感動,1904年5月科學補習所成立時,推他為總干事。黃興在長沙組織華興會密謀舉事,約他前往相助,起事失敗后,科學補習所被封,他又加入劉靜庵組織的革命團體日知會。1905年正月,清戶部侍郎鐵良行至湖北,劉靜庵擬謀殺之,胡瑛與王漢愿往行刺,漢口未得手,二人尾隨鐵良行至河南彰德,王槍擊鐵良未中,在清兵追捕中投井自盡,他收葬王漢遺體后,轉赴日本避難。

胡瑛參加同盟會后,被推舉為評議員,1906年,孫中山派他回國響應萍醴起義,因叛徒告密,胡與日知會八位要人皆被捕。胡入獄后,因聲名顯赫,官府特別重視,但因未獲證據,便對他施以酷刑,他拒不招供,留下一首蕩氣回腸的絕命詩:“昆侖紫氣郁青蒼,種禍無端競白黃;仗劍十年悲祖國,橫刀一笑即仙鄉。河山寂寂人何在,歲月悠悠恨更長;我自乘風歸去也,眾生前路苦茫茫。”

日知會原是武昌美教堂圣公會設立的閱覽室,因有教會背景,此案轟動中外,除革命同志奔走營救外,教會中的美籍人士亦出面致電北京美國公使向清政府外務部交涉,同時,在京的吳祿貞等人亦向肅親王上條陳,勸其勿殺黨人,免增滿漢惡感,清廷迫于內外壓力,又出于緩和滿漢矛盾的考慮,致電湖廣總督&l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