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在給兒子喂毒”——塑化劑潛伏臺灣三十年

“這是全球首例DEHP污染案例,污染規模亦為世界罕見,是臺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遍L期研究塑化劑的臺灣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責任編輯:曹海東 曹筠武 史哲 實習生 劉星 蟻暢

塑化劑是致癌物質,并被普遍認為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多家臺灣知名食品飲料及制藥企業被檢出產品加入塑化劑。

臺灣以近三十年的時間建立起食品安全檢測體系,但屢被學界預警的塑化劑怎樣逃過監管?

大陸規定塑化劑不得用于油脂及嬰兒食品包裝。但在多種日用品尤其是食用油容器、保鮮膜、玩具、化妝品和洗滌劑中均有檢出。

超過兩百家臺灣廠商的逾五百種產品檢出塑化劑超標。食品、飲料及保健品類問題尤為嚴重。 (CFP/圖)

“安全食品臺灣造”淪陷

包括“統一”等龍頭企業在內,涉及飲料、保健品和藥品的超過兩百家廠商涉案。這是臺灣版的“三聚氰胺事件”。

“臺灣版三聚氰胺”的蓋子被揭開,完全是一個“意外”。

揭開蓋子的是一名52歲楊姓女士,臺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的一名普通檢查員。2011年3月,在給某公司益生菌做例行稽查檢測時,意外發現了一個異常訊號,這本不屬于她的職責范圍,因為此次檢測主要是探究益生菌食品中是否含減肥西藥或安非他命。

然而,這位細心的母親還是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將這個異常訊號與各種物質的圖譜進行了一一比對,她意外發現,這個異常訊號其實就是本不該出現在食品中的塑化劑DEHP(學名為“鄰苯二甲酸二酯”)。接下來的消息更令人吃驚:送檢的益生菌食品中塑化劑 DEHP的濃度竟高達600ppm(百萬分之一濃度),遠超過臺灣人均每日攝入標準1.029ppm。

衛生署直接將消息通知了臺灣檢方,循著益生菌生產廠商提供的線索,最終查出,一家名為昱伸的香料公司在其生產的食物添加劑“起云劑”中加入了塑化劑DEHP。

塑化劑DEHP被稱為“環境荷爾蒙”,早在2006年9月間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第六屆“政府間化學品安全論壇”(IFCS)就曾明確提出,塑化劑DEHP是致癌物質。此外塑化劑還被普遍認為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

5月23日,當昱伸香料公司的負責人賴俊杰被彰化地檢署帶走后,這個揭蓋近兩月之久的潘多拉盒子終于向公眾敞開。

昱伸香料公司是臺灣最大的起云劑供應商,它的淪陷隨即引發臺灣食品業的地震。

隨著對昱伸公司上下游銷售網絡的監控和排查,涉案的企業和產品數量正與日俱增。涉案產品涵蓋了運動飲料、果汁飲料、茶飲料、果漿果醬類、膠錠粉狀5大類食品,此外還包括保健品和制藥企業在內其他行業,甚至這把火還燒到了寶寶吃磨粉藥用的調味糖漿。

截止到5月30日,受臺灣“塑化劑”風波牽連的廠商已達206家,可能受到污染的產品522項。臺灣食品界龍頭“統一”、悅氏運動飲料、知名藥企“宏星制藥”在內的多個名牌企業都未能幸免于難。

臺灣股市亦難逃厄運。從5月26日到30日為止,短短3個交易日,相關的食品、生物科技類個股,總計市值就蒸發掉了近百億元新臺幣。

風波遠未結束。

為了應對此次危機,臺灣“衛生署”發出最后通牒:凡含有“衛生署”確認塑化劑污染起云劑及其相關產品者,必須立刻下架回收;如使用起云劑者,須于5月31日零時前提出安全證明,否則禁售;一旦查獲制造販賣或違法含塑化劑,將依法重罰,且一罪一罰。

然而,這項重典的“藥效”并不樂觀。

就在5月31日,全臺灣終止食品含塑化劑行動日(D-Day)正式展開的當天,島內各地檢調、衛生機關對5大類食品展開稽查。一批供兒童食用的益生菌、乳酸咀嚼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