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五十年前讀北大(16)
在三四年級“困難時期”的時候,大學生當中比較流行的,是小冊子《外國名歌200首》。后來雖然高呼“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了,這本小冊子卻還是珍藏著。
娛樂活動
我們除了看電影和到頤和園香山這樣的地方走走以外,“其他”娛樂活動那就很少了。想得起來的,只有兩樣,一是整個班級一起學唱歌曲,二是每年元旦前夕的班級除夕晚會。
娛樂活動那么少,哼唱歌曲就成為最底線的日常娛樂了。記得那年春節前后歌劇《江姐》在上海率先公演,寒假回來,宿舍樓道里盡是上海同學哼唱《紅梅贊》的聲音,我覺得有點越劇或者黃梅戲的味道。后來,長春電影制片廠的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獲準公映,校園里又盡是《懷念戰友》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這樣的歌聲。
說來你可能不相信,我也曾經擔任過全班學唱歌曲的“指揮”。我“指揮”全班學唱的歌曲,不止一首,但是記得比較清楚的,是帶領大家學唱古巴革命的歌曲《七·二六頌歌》。這是一首節奏強烈的進行曲,充滿革命激情。當時,古巴是西半球一盞“社會主義明燈&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