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改提速遇到“坎”

參與討論的學者和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們對此激烈交鋒——大家的焦點在于,在已然有了信任危機的公車改革中,什么是民意可以接受的?

責任編輯:馬昌博 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廣東研討推行貨幣化公車改革,各方激辯能否說服公眾——

多數被征求意見的專家學者和民意代表,都贊成公車改革采用“在車身噴字、鼓勵民眾隨手拍”的簡單模式,另外還有諸如車窗不許掛窗簾、防爆膜必須是透明的等等。有與會專家還建議,黨政一把手的車前分別掛黨旗、國旗以示區別。 

廣東顯然想來一次徹底的公車改革,但民意的接受程度,仍需衡量。 (CFP/圖)

蹣跚多年的公車改革在今年已然無法阻擋,如何提速卻成了難題。

5月30日,決心力推公車改革的廣東省紀委召開內部研討會,為改革探路。與會的省紀委官員最關注的是,如果取消公車,改為發放補貼,公眾將會如何反應?參與討論的學者和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們對此激烈交鋒——大家的焦點在于,在已然有了信任危機的公車改革中,什么是民意可以接受的?

“如果原來公車要花100塊錢,改革后只花60塊,其中30塊是發給公務員的交通補貼。你說公眾同意不同意?”“不同意。因為公務員拿了錢。”“公車改革必然會增加公務員收入,這很正常。”“廣東一線產業工人一個月多少錢?一千多塊!公務員的車補比他們的工資還要高,他們答應嗎?”

相比如何制定補貼標準、如何防止改革效果打折,怎樣向公眾解釋,是決策者更看重的問題。在此次多位學者和民意代表參加的研討會上,主持車改調研的廣東省監察廳副廳長曾慶榮一直在問,“補貼標準應該怎么定?外界會有什么反應?”

曾慶榮說,省委的決心很大,車改不是改不改的問題,而是怎么快速推進的問題,大家有話盡管放開說。于是,出現了開頭激烈爭論的一幕。

“你說節約了多少錢,大家都不信”

接近廣東省紀委的學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目前,全廣東省的公車家底已經摸清,接下來的路徑選擇,成了難題。

事實上,全國最早的車改試點就在廣東。1993年,廣東東莞沙田鎮取消領導干部的公務用車,改發交通補貼。這一做法被稱為貨幣化改革模式,它的最終目標是取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