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執于見】回到中國
走向國際,最終是為了回到中國故鄉,回到中國經驗,回到中國的“生生之謂易”、安居樂業這個大道,而不是永遠在國際上漂泊、流浪、灰塵滾滾地疲于奔命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陳思嘉
走向國際,最終是為了回到中國故鄉,回到中國經驗,回到中國的“生生之謂易”、安居樂業這個大道,而不是永遠在國際上漂泊、流浪、灰塵滾滾地疲于奔命
今天,國際化已經成為一場如火如荼的中國運動。許多地方領導甫一上任,立馬想到的就是將這個地方“國際化”。國際化是一套現成模式,隨之而來的就是拆遷、移民。其行事風格,就像占領軍司令,完全不顧地方的歷史、廟堂、文化和人民積累千年的地方生活經驗。將一種全新的生活模式、建筑格局強加給有著幾千年傳統的生活世界,似乎當地人從來沒有生活過,他們野蠻到連房子都不會蓋。
這些司令甚至都沒有時間去翻翻當地的史冊,其實在司令們的“新世界”到來之前,地方一直在將此地作為“神社”、“魚米之鄉”來記載、歌頌并安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鄺立韻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