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控湖夢想三十年……
“江西人有一個夢,那就是希望在鄱陽湖口建一個湖控工程?!痹诤禎臣鞭D的新背景下,控湖夢想也許又多了新的“籌碼”??偫碚f,“我們要科學規劃,保護鄱陽湖的生態環境,給鄱陽湖‘一湖清水’?!?/blockquote>責任編輯:朱紅軍 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張晴 史秋娟
“江西人有一個夢,那就是希望在鄱陽湖口建一個湖控工程。”在旱澇急轉的新背景下,控湖夢想也許又多了新的“籌碼”。6月5日,156天以來的第一場暴雨傾倒在了鄱陽湖上,抗旱四級響應甫一解除,防洪預警又聲聲急。
旱澇急轉間,有人憧憬“想泄洪就開閘,想蓄水就閉閘”,沉寂了一年的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動議再度拉弓上弦。江西新設的“鄱建辦”(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近日密集進京,新版《鄱陽湖綜合規劃》早已上報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報批工作已進入決戰階段。而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仍是其中重中之重。
不過,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6月3日公開表示,還沒有收到有關建壩工程的環評申請,也沒有進行這方面環評報告審查和評估工作。民間的質疑聲亦再度響起,有人稱這是“以三峽的方式對抗三峽”。
三十年控湖夢想跌宕至今,這會是最后的爭論聲嗎?
今年6月,鄱陽湖流域漁業因旱災遭重創,漁民從自家承包的魚塘打撈死魚。 (張海巖/CFP/圖)
“摸不準她的脾氣”
望著窗外瓢潑大雨,譚晦如喜憂交加,“再下幾天,說不定鄱陽湖又要鬧洪災了。”
干旱本是鄱陽湖今年的關鍵詞,自1月1日以來,江西降雨量異常偏少,鄱陽湖水域面積劇烈“瘦身”,至5月18日,水面僅為2009年同期的一半。“守著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卻無水可飲,實在不可思議。”1971年,譚晦如從江西農學院畢業后分配到鄱陽湖畔的進賢縣康樂堤農場工作。那時鄱陽湖水域一望無際,煙波浩渺,“時??吹接袧O民捕到了跟八九歲小孩差不多大的青魚,搬都搬不動。”
自古以來,鄱陽湖區就是農桑富庶之地,魚米之鄉。鄱陽湖經湖口連通長江,每逢江汛逼近,大浪滔天,霧幔蔽日。風浪過后,鷗鷺翻飛,蔚為壯觀。67歲的譚晦如感懷那些在湖濱和漁家一起飲酒暢談的時光。
擇水而居,以漁為生,過去的鄱陽湖人總是“捕一年,吃三年”。家在南昌市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李發平記得,那時,一湖清水,有時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鄺立韻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