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家長,記取藥家鑫之死
6月7日,高考開考。諸多媒體的鏡頭對準了那些期盼、緊張、焦慮、不安的神情,意圖記錄下這些給人希望或使人難忘或讓人失望的瞬間。然而在同一天,藥家鑫因故意殺人罪被依法執行死刑。
作為考務工作人員,我接觸了諸多家長。其實很少有家長關心過孩子的精神世界——性格是否完整、心理是否健康;孩子到底學到了什么,在人文素養與心靈境界上有多少提升……他們關心的只有高考成績。
當初為了孩子能考上音樂學院,藥家鑫的家長不惜以“嚴酷”的方式培養孩子,像藥家鑫本人所說,他被父母關到地下室里練琴,除了吃飯不能上樓;他每天生活在絕望之中,經常想到自殺……這種培養方式實際是丟掉了教育上最重要的“愛與責任”。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人文關懷,缺少親情感受和社會溫暖,在人性上自然會被扭曲,所以做出如此“手段特別殘忍,情節特別惡劣,后果特別嚴重”的事情來,其實也不足為奇。
藥家鑫用生命承擔了他的罪行和家長的錯誤,而他的家長卻沒有在法庭上露過一面。我相信藥家鑫當年高考時,他的父母肯定是送他去考場的,如今父母卻沒有膽量送孩子去刑場——雖然這個對比很殘酷,卻留給我們一個耐人尋味的思考。
網絡編輯:休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