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幫片→政論片→青春片——《建黨偉業》“三段”論
《建國大業》得天獨厚的明星陣容和絕對的票房“天賦”,很多人認為不可復制,而韓三平恰恰把這種影片“類型化”。
責任編輯:李宏宇 實習生 黃周穎
《建國大業》得天獨厚的明星陣容和絕對的票房“天賦”,很多人認為不可復制,而韓三平恰恰把這種影片“類型化”。類型化的第二部《建黨偉業》已經公映,它在享受天然優待的同時,也承受著天然的制約。
誰說不可復制
圈內人都叫韓三平為“三爺”。
第一部韓氏大片《建國大業》是“三爺”半推半就完成的任務。第二部《建黨偉業》卻是他主動的要求。
《建黨偉業》中,李晨扮演的“張國燾”(左四)是五四運動的領袖之一,五四運動也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某種基礎。 (中影/供圖)
《建國大業》一戰功成,創造了一個中國式奇跡。但是眾人都說:不可復制。韓三平卻以為可以復制,而且可以持續復制,主張“敢于堅持和發展”這種“有中國特色的類型片”。這種類型片是美國沒有的,“美國的電影不光是類型化,它從類型化又發展到系列化,像《007》系列、《第一滴血》系列等等。而《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就是我們很想開創的一種,在政治上、經濟上符合黨和國家現實需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類型。”
2011年4月底,中影組織了一場小型試映會,被邀請的觀眾都很年輕,有學生、普通職員,也有軍人。他們手上,還有一份中影發放的“調查問卷”,問卷分為五個部分:觀眾前期期待值;觀影感受;演員表演;戲份合理程度;觀影后推薦度。問題包括“五四運動到‘一大’召開,電影重點戲份放在歷史上一幫年輕人身上,你覺得這部分時尚感如何”等等。
在旁人看來,韓氏大片的幾個標志是:偉人云集+明星云集+紅色播出季=票房奇跡;在媒體看來,《建黨偉業》與《建國大業》不同,是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