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老人——原中顧委委員們的晚年片段
如今,中顧委已撤銷了近二十年。雖然機構不存,但這些威名赫赫的黨內老人們,卻依然發揮著隱隱的力量。
責任編輯:馬昌博 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建黨九十周年系列報道之一——“遠去的老人”】
編者按:
1982年,在鄧小平的倡議下,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成立,鄧親自擔任中顧委主任。這是一個過渡性組織,但因其是諸多重量級中共元老的大集合而富有威名。它存在到1992年,包括鄧在內的開國一代中共領導人們,借此逐步退出第一線,完成了執政黨中央機構的年輕化。
如今,中顧委已撤銷了近二十年。雖然機構不存,但這些威名赫赫的黨內老人們,卻依然發揮著隱隱的力量。哪怕有的已不能言語,其偶爾出現在報刊或網絡上的文章,仍引發著激烈爭議,提醒各方他們對中國政治的影響。
近20年來,這些老人們也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不同的符號,他們的大多數人都關注歷史真相,因為歷史往往會影響現實。他們也仍舊勤于思考,仍舊堅持己見,甚至正面爭吵,界限了然。而這些分歧,很多時候,恰恰代表了正在行進的中國的不同側面。
據人民網統計,兩屆近300人的原中顧委委員,在世者已不足30人,僅存十分之一。我們在此時,回念和記錄這些正在遠去的老人——他們都已歲過耄耋,歷經沉浮,從而洞察歷史;其所思所述雖然交鋒激烈,但都不容忽視——并期望這種對遠去者的追憶,有助于當下的思考。
此為南方周末紀念建黨九十周年系列報道的第一篇。
2000年的一天,原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中顧委委員任仲夷和幾個老干部吃飯,突然放下筷子問:“你們說說,年輕的時候,我們追隨共產黨究竟是為什么?”見大家面面相覷,他又自言自語地說:“還不是為了建立一個民主、自由、富強的國家嗎?”
身為中顧委委員的任仲夷(左圖)和于光遠(右圖)都曾是改革開放重要的參與者,并在退休后依然影響廣泛。 (東方IC/CFP/圖)
亮相與“歸隱”
1993年10月19日,十四大閉幕后,第一大懸念才解開:鄧小平來了。這位大會特邀代表,以接見全體代表的方式出現?!多囆∑降淖詈蠖辍穼懙溃和旮涣姷狞h中央總書記江澤民,88歲的鄧小平高興地笑了。
1989年11月,鄧小平辭去最后擔任的中央軍委主席職務。1992年,他“南巡”并發表重要講話,這無疑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退休之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作為一種特殊的政治安排,特邀代表具有與正式代表同樣的權利,也是黨的老人們在政治舞臺上少有的公開亮相。自1987年十三大起,每屆黨代會都會設40-60名特邀代表。
此前的中顧委委員們,在中顧委撤銷后,以此身份亮相的,少之又少。
1997年9月,將以特邀代表身份參加十五大的原中顧委副主任宋任窮,專門約見《人民日報》記者,表達“一個老黨員的祝愿”。報道中說,越說越興奮,宋老硬是要從輪椅上下來自己走走。
原國務院副總理薄一波不僅是十五大和十六大的特邀代表,還以大會主席團常務委員會成員身份,同在任領導人一起在主席臺前排就坐。薄先后協助鄧小平、陳云,連任兩屆中顧委排名第一的副主任。1999年,他還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國慶50周年慶典。
在原中顧委委員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原各省一把手,以原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最為人熟知。1985年,他選擇一退到底,包括未出任省顧委主任。依照慣例,任仲夷沒有被組織列入十三大(1987年)代表候選人名單,卻意外被數百名黨員聯名推薦并全票當選,又高票連任至十六大(2002年),創下黨代會正式代表參會次數和年齡之最。
2002年十六大,88歲的任仲夷在衛生間被中外媒體包圍。他在會上重復自己在十五大時所引用過的鄧小平的話:“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老人還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