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校里的“多國演義”

54年里,這里先后為100多個國家培訓了近4000名中高級軍官和政府官員,其中有的成長為國家和軍隊領導人,數十人擔任武裝部隊總參謀長、陸軍司令等要職。

責任編輯:姚憶江 李梁 實習生 馮飛

沿南京長江大橋一路北行,有個叫龍盤的地方,這里恰是虎踞龍盤,煮酒論劍之所,中國對外軍事培訓最完備的基地之一——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國際軍事教育交流中心就坐落于此。

該中心禮堂里,分兩排整齊地豎立著100多面五顏六色的國旗。54年里,這里先后為100多個國家培訓了近4000名中高級軍官和政府官員,其中有的成長為國家和軍隊領導人,數十人擔任武裝部隊總參謀長、陸軍司令等要職。

各種民族信仰的“外軍”們,已經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各國學員參觀裝備靜態展示。 (全云/圖)

“龍盤”星火

“在中國的學習和思考,促使我選定了發展道路,堅定了信念。”一位外國總統訪問中國時這樣感慨。

如果在他受訓的軍校——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國際軍事教育交流中心,看到分兩排整齊地豎立著100多面國旗的“國旗墻”,就不會感到吃驚。54年里,這里先后為100多個國家培訓了近4000名中高級軍官和政府官員,其中有的成長為總統,有的擔任國防部長,數十人擔任武裝部隊總參謀長、陸軍司令等要職,他們身上表現出的“中國情結”值得我們思考和回味。

在“國旗墻”另一端的墻上,掛滿了各國畢業學員的照片、簡歷。他們來自五大洲,職務、軍銜有高有低,性別有男有女,經濟有貧有富,年齡有大有小,種族信仰各不相同,價值觀念、文化背景不盡一致。

上世紀50年代,第三世界國家爭取民族解放和獨立運動風起云涌。1957年3月,中央軍委命令,當時隸屬于軍委的總高級步兵學校首次接收外軍學員學習。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這輪世界浪潮中,中心以人民戰爭思想、游擊戰等課程為主,為世界民族解放運動作出重大貢獻。

如今,外訓因勢而變,單純的軍事技術已經退居次席,主要學習軍事理論,培訓規模也日益擴大,從一期一國到如今是一期多國,人數已從幾十人增長為近300人。

外軍最喜歡學什么?學員拉蘇容少校說,中學時代他就聽說過有關孫子、毛澤東的一些文章,多年前就對中國的兵法情有獨鐘。

外軍軍官普遍比較感興趣的“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中心除了課堂講授,還組織學院到淮海戰役戰場進行實地考察,按照當年的戰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