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四?!俊暗乱庵締柡颉钡娜ぢ?
德國社會對納粹統治的浩劫保持著清醒的記憶和自省,因此也特別有所警覺,在不理解這種記憶重要性的人們看來,似乎到了過分敏感的程度。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陳思嘉
德國社會對納粹統治的浩劫保持著清醒的記憶和自省,因此也特別有所警覺,在不理解這種記憶重要性的人們看來,似乎到了過分敏感的程度。
當你每次遇見朋友、熟人,或者與陌生人交往、辦事,使用習慣的問候語:“你好”“吃過飯了嗎”或者“勞駕”,而對方則報以類似的問候時,你可曾想過,問候是一種什么樣的人間交往行為,一種什么樣的禮貌儀式,或者可能會引起什么爭議嗎?人們一般不會在這類問題上花費心思,因為問候是自然形成的,幾乎是人們本能的習慣。
但是,在德國,被稱為“德意志問候”的“希特勒萬歲”卻引起了社會學家提爾曼·阿勒特(Tilman Alert)的深入思考。他在《德意志問候:關于一個災難性姿勢的歷史》中,追溯這個問候語的歷史印跡,探究它的誕生和散播方式及其背后真實的意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