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道·法·自然
在“道”板塊中,我們探討“天道”、“地道”與“人道”。天道—宇宙從何而來?宇宙有沒有盡頭?宇宙的邊界在哪?星辰如何維持穩定地平衡?時間是否可逆?……
《圣經·約翰福音》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老子《道德經》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西的古老圣典,在說出它們最初的句子時,都提及了“道”,提到了那個看不見也摸不著、卻無時不在規定我們的生活軌跡、言說我們的生命意義的詞。
那么何為“道”?沒有人說得清,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因而,我們千年以來都在思考它、辨析它、解釋它、尋找它。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在這一天里,我們大張旗鼓地來討論我們身處的世界、腳下的地球。我們討論環保的成敗、土地的倫理乃至生命的長度和寬度,乃至生活的幸福與悲愴。我們談論環境,其實也在談論我們的自身。
今年,我們把6月這一期環保特輯的主題定為“道·法·自然”。
人生于土,歸于塵,生死相依,哀悅相隨。人活在世上,遵循一定的規律,效法一定的法則。這規律,是自然規律;這法則,是自然法則。人活著,合于一定的“道”,道,是天道、地道、人道,是自然之道。人不能勝于天,人只能仰仗于道。
本來,我們試圖在此特輯內,談論如下的一些面向:在“道”板塊中,我們探討“天道”、“地道”與“人道”。天道—宇宙從何而來?宇宙有沒有盡頭?宇宙的邊界在哪?星辰如何維持穩定地平衡?時間是否可逆?……地道—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我們充滿勞績,但卻不得不棲居于大地之上。地球無涯,而生有涯。地球有它的脾氣,地震、泥石流、海嘯……它提供給我們無盡的礦藏,卻無日不在被消耗。那么地之道何如?我們怎么來愛護地球?怎么來進行環境保護?…… 人道—人作為萬物之靈長,人又怎么來活在世上,它必須依存怎樣的生存之道?是人定勝天,還是順其自然?是逆天而行,還是得天獨厚?是攫取,還是奉獻?是斗爭,還是寬容?……
在“法”板塊中,我們試圖以“法”為準繩、法規,褒揚那些合法的生存理念,鞭撻那些不公義的行為,同時彰顯那些環保斗士,正是因為他們,“法”才得以凸顯,良善的價值才得以傳揚。
在“自然”板塊中,我們試圖從物質的角度,生活方式的角度,來呈現我們的“自然生活”,我們的自在心性,來提倡我們的“自然觀念”,即:作為一個精英階層的一員,我們怎么過優雅、有度、健康、自由的生活。
當然,如今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并沒有全面地做到這些,我們放棄了一些宏大的敘述,只在一些具體的細部,涉及到了上述的一些方面。在做特輯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感覺到力有所不逮,感覺到世界是如此地包羅萬象、復雜紛呈。
仰望星空也俯瞰大地,我們只希望此特輯能讓你有一點點受益,那或許也就夠了。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