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城市供水危機迫在眉睫:要南水北調,還是要海水淡化?

要南水北調,還是要海水淡化?這是個真問題,北京的供水危機已近臨界點,如果一時不可得兼,有所輕重緩急是在所難免;這是個偽問題,因為供水危機必將長期存在,“沒有哪一種單一水源方案能夠保障供水安全”。

責任編輯: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史秋娟

要南水北調,還是要海水淡化?這是個真問題,北京的供水危機已近臨界點,如果一時不可得兼,有所輕重緩急是在所難免;這是個偽問題,因為供水危機必將長期存在,“沒有哪一種單一水源方案能夠保障供水安全”。

北京,望海止“渴”

因為“饑渴”難耐,北京坐不住了。2011年6月14日清晨,一支來自水務、城市規劃等機構的12人調研隊伍,奔赴數百里之外的河北曹妃甸、天津兩地,掂量淡化海水入京的可行性。

這個夏天,連續12年的干旱將北京推上了300萬立方米的日供水極限,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標準十分之一的北京,陷入極度危險的水危機。

就在一個月前,5月9日,北京市明確提出,要把引黃入京、海水淡化和巖溶水利用納入戰略規劃并抓緊落實。這是北京第一次明確將海水淡化列入戰略水源,落實只是時間問題。

而這次低調的調研,對于曹妃甸和天津而言,更是場遲到的問計。

天津一海水淡化設施,至2015年天津計劃海水淡化產能翻一番,達到48萬噸/日。 (CFP/圖)

早在2006年,海水淡化只是作為曹妃甸工業區循環經濟產業鏈中的一環,用作電廠冷卻水,但設計產能卻遠超工業自給。于是,工業區管委會委托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下稱“天津淡化所”),醞釀北京輸送工程的預可研報告。當年的報告證實,曹妃甸已具備百萬噸淡化海水的生產和輸送能力。

此后幾年,曹妃甸頻頻示意北京。“如果北京市現在下決心,2013年就能供上水。”現任曹妃甸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朱越杰不改初衷。在他的計劃里,用兩根直徑1.5米左右的管道通過兩級泵站,就可以把渤海的淡化水直接送到220公里外的北京東四環。

另一個淡化水重鎮天津,目前已擁有北疆電廠和大港新泉電廠兩個全國最大海水淡化項目,每日產能占到全國的1/3。按天津市水利科學院總工程師周潮洪的說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