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力亞的歸途
“身上的痛總會過去,但心里的卻很難?!睆幕丶业饺谌肷鐣?,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這既是更難的部分,也是建設新疆民生、重構民族關系的契機。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劉星 蟻暢
目前內地一共有3萬至5萬新疆流浪兒童,數量10年間翻了10倍,且被犯罪組織控制程度更高、分布范圍更廣。
經濟與社會問題最突出的南疆三州是流浪兒童主要輸出地。缺乏教育、就業機會和家庭溫暖成為制造流浪兒童的根本原因。
“身上的痛總會過去,但心里的卻很難。”從回家到融入社會,還有更長的路要走。這既是更難的部分,也是建設新疆民生、重構民族關系的契機。
在接回流浪兒之后,培訓其生存技能,重塑為人的尊嚴,才是新疆此次解救行動的關鍵所在。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喀什北郊,一個昏暗的房間內,17歲的伊力亞10年來第一次見到自己的母親。
他已離家流浪10年了,在這個年齡他本該長成一個強壯俊美的小伙子。但現在,蚯蚓般的傷痕爬滿了他的脊梁,一條傷腿正在萎縮。他的阿娜(維語:母親),37歲的阿爾孜古麗,因驚恐而捂住嘴巴,在黑暗中“嗚嗚”地低鳴。
悲傷的母親伸出雙手,輕柔地撫摸著久違的兒子,仿佛他剛剛出生。伊力亞顯然已經生疏了這樣的親昵,他的身體在生硬地逃離。“我愛她,只是時間過了太久了。”他說。
無論如何,伊力亞回家了,并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這個破碎的家庭。自新疆于2011年4月啟動解救流浪兒童行動以來,到6月已有接近150名兒童被接回,伊力亞正是其中一員。
但在其身后遼闊的新疆大地上,等待這樣的幸運降臨的家庭還有更多。一份來自新疆社科院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內地一共有3萬到5萬新疆籍 (絕大部分是維族)流浪兒童,他們被犯罪團伙拐騙控制,在棍棒和饑餓的威逼下以偷盜為生。
“(群體數量)10年間翻了10倍。”新疆社科院副研究員吐爾文江說,“更讓人擔憂的是,他們的組織化程度更高,分布范圍更廣。”
每年,數量龐大的維族兒童因貧窮或失去關愛被騙離故土,帶著恐懼或幻想來到繁榮的內地。他們大多來自農村,缺乏最基本的語言、生存和辨別善惡的能力。他們既要承受人販子和被盜者的雙重暴力,又要遭遇同胞和鄉人的道德唾棄,而他們往往因為過于稚嫩而無力反抗。
新疆流浪兒童現象首先演化成嚴重的治安問題,繼而妖魔化著新疆地區和少數民族的形象和聲譽。在很多城市,對于內地人來說,善做生意的“買買提大叔”的身影早已遠去,犯罪與貪婪是新的標簽。
新疆一直試圖解決這個問題,并在2011年下定決心。4月,趁新一輪對口援疆全面啟動的契機,自治區政府宣布派出工作組分赴各省,接回所有在其境內流浪的新疆籍兒童,此舉很快得到來自國家公安部和民政部的響應和支持,由舉一區之力上升為國家行動。
這意味著,更多像伊力亞這樣的新疆流浪兒童的命運將得到改變。他們將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回歸故里,讓一個個家庭和村莊重獲安慰。同時,他們也將獲得機會,成為良好的新人。“身上的痛總會過去。”在投入阿娜懷抱的那個下午,伊力亞在鏡子前久久端詳,“但心里的卻很難”。
闖“口里”
現在,17歲的伊力亞和母親形影不離,住在喀什北郊一個破敗的平房區里。這是外婆的家,灰墻黃地,捉迷藏似的縮在巷子的最深處。伊力亞剛會走路的時候,他就跟著外婆在一處塵土飛揚的馬路邊叫賣3元一把的手制掃把,人行道是他的操場。
阿爾孜古麗體弱多病,幾乎無法填飽兩個兒子的轆轆饑腸。比這更糟的是,丈夫艾力酗酒吸毒,將一家拖入暴力和貧困的深淵。“我17歲就嫁給了他,為他生了兩個兒子,他卻天天打我們。”阿爾孜古麗說。
艾力是個不負責任的男人,就連賦予伊力亞生命時都少給了他四根手指和外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