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未來會更加難過”

這種貨幣政策是有意壓低資金價格,誰能夠得到便宜資金——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還是地方政府——就變成一個很重要的決定要素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黃超

這種貨幣政策是有意壓低資金價格,誰能夠得到便宜資金——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還是地方政府——就變成一個很重要的決定要素

銀行信貸和民間融資就像蹺蹺板的兩邊,蹺蹺板效應會削弱貨幣政策的效果

地方政府的債務也對中央經濟政策,尤其是貨幣政策形成約束

針對當前的“錢荒”與錢的“體外循環”問題,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

連平

李迅雷

陳志武

為什么中小企業更痛苦?

南方周末:我們的采訪發現,中小企業描述現在的情況比金融海嘯時更糟糕,您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陳志武:目前,一方面實行緊縮政策,不斷上調存款準備金,兩次加息,說明經濟過熱,流動性供給太多;但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壓力特別大,資金太緊張,不是要付高利貸,就是根本借不到錢,這兩者非常矛盾。原因何在?

第一,過去三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采取一系列的救市政策,隨之而來結構性的問題現在顯現。

過去三年投資導致的放貸增加太多,而且大多增加到地方政府、大中型國企上,結果就使他們所代表的國有經濟流動性太泛濫。而中國社會的資金供應在一定范圍內總有一個上限,國有經濟多了,民營企業就少,導致目前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間出現矛盾境況。

其次,這是民間金融長期被過度監管導致的后果。過去長期不許民間金融存在和發展,現在空間雖然出現了,但各種契約保障機制和環境都沒有建立起來。存在高利貸并非是民間金融本身很黑,很壞,而是整個的制度環境都不給他們足夠選擇和發展業務的保障空間。人都不傻,契約風險、法律風險這么高,放貸的人必然要求高回報。

更核心的原因在于整個經濟指導思想方面,還是過于偏袒國有經濟,擠壓民營經濟。這是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冰火兩重天的結構性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鄺立韻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