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沒有如果——讀于幼軍《社會主義在中國1919-1965》
為什么新中國成立后會接二連三地發生如此嚴重的錯誤?一方面,幼軍毫不諱言地指出:毛澤東作為始作俑者和主要決策者,無疑應對此負主要責任。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黃周穎 李倩
用書本療傷
我與幼軍交往不長,屬君子之交。在他2005年7月履新山西主持政府工作之前,我倆素未謀面,卻神交已久。他在廣東、深圳、湖南多個領導崗位上大刀闊斧、力推改革開放的種種傳聞,又讓我油生敬意。獲悉他調任山西的消息,我喜出望外,期望他能一如既往,敢闖敢干,奮力開拓山西改革和發展的新局面。
果不其然,幼軍甫一到任,就馬不停蹄,全身心地撲到工作上。
在兩年多時間里,我曾代表省政協參加過幾次他主持召開的省政府常務會議。在會上征求意見、修改文件時,幼軍口問筆改,刨根究底,直到統一認識為止。在2006年1月召開的省第十屆人代會上,幼軍全票當選為山西省長。那段時間,幼軍身居要職,成天風風火火、忙忙碌碌,我雖與他多次謀面,但總沒機會坐下來促膝長談。
2007年8月底,幼軍調離山西,好評和挽留之聲如潮。半年后,幼軍遭遇了從政生涯中最大的波折,但山西的干部群眾依然念叨他的好處,我沒有聽到山西人說他的壞話。接下來兩三年,幼軍逐漸淡出公眾視野,一個人默默地躲在國家圖書館,安心讀書著述。
今年初,幼軍復出工作了,我為此由衷高興。這兩三年,他把書本當做療治精神創傷的良藥,埋頭讀書,潛心著述。“書讀進去了,人走出來了”。
2009年4月24日,于幼軍在江西九江市共青城祭拜胡耀邦。 (于幼軍/供圖)
不好寫,更難寫
社會主義五百年的歷史不好寫,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歷史更難寫。會遇到許多敏感而復雜的問題,要趟過一個個“雷區”,需要作者具有深厚的思想理論和文字功底,更需要作者具有很大的政治理論勇氣和智慧藝術。
在該書“后記”中,幼軍寫到:“務求不囫圇吞棗,不人云亦云,更不去說對不起百姓、經不起歷史檢驗的虛假之言。”
對中共創建之初的歷史,該書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