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潮頭寫春秋——憶鄭惠兄
《百年潮》創刊,提出了八字方針:“信史,實學,新知,美文?!彼ε疟娮h,去偽存真,冒風險發表不少真實可信的篇章,使人耳目一新。
責任編輯:劉小磊
鄭惠在擔任《百年潮》雜志社長期間,力排眾議,去偽存真,發表了不少真實可信的歷史文章
熱血寫春秋,立百年潮頭,淘沉沙,驚四海,盡數風流,廓清迷霧昭日月;
丹心憂黨國,編三代史記,秉直筆,掃千軍,力排眾議,長留正氣在人間。
以上是2003年鄭惠兄去世的時候,我和同班好友張信傳兄在他靈前敬獻的一首挽聯。它多少映照了鄭惠這個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忠實于歷史真相的“史官”和有獨立思考和自由精神的“秀才”一生的重要業績和風骨。
鄭惠﹙左一﹚與家人在一起。 (郭道暉/供圖)
著當代“春秋”孟子說:“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鄭惠既以他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的經歷寫下了自己青年的熱血“春秋”;改革開放后,他作為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負責人之一,以“齊太史簡、晉董狐筆”的精神,長期研究和撰寫中共黨史,協同著名的黨史權威胡繩、龔育之,為中共黨史梳理了主要的脈絡,留下了比較權威的史論和豐富的資料文獻。正如他對一位年輕的學者訪談時說的:“搞歷史(黨史),必須老老實實,認認真真,一定要把真實的歷史呈現在后人面前。限于當時的實際,可以有所保留,但絕對不可以篡改……做人也是一樣,保存真實是不容易的,但也是最珍貴的!”(參閱劉永輝:《一番教誨益終生——追憶黨史專家鄭惠先生》)
1994年,鄭惠從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的領導崗位上退下來,擔任了黨史學會的副會長。他的好友龔育之說,鄭惠熟悉黨史,又熟悉編輯工作。他曾經參與《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起草,參與主持《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的編寫,參與《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的編寫,參與主持《胡喬木回憶毛澤東》的編寫和《胡喬木文集》、《胡喬木談中共黨史》的編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紅旗》雜志編輯部工作過,到了黨史研究室,又先后主編過《黨史通訊》和《中共黨史研究》。退到二線后,還想為黨史事業發揮“余熱”。經胡繩建議創辦《百年潮》,鄭惠自告奮勇,承擔社長重任,從籌備到出刊,自籌資金(沒有財政撥款),自配人員(單位只給兩個定編人員),自辦發行 (不可能用行政命令攤派),鄭惠操盡了心,費盡了力。(參見龔育之:《胡繩、鄭惠、楊天石:〈百年潮〉創業三君子》,載《學習時報》2006年1月9日)
毋庸諱言,由于各種政治限制及認識的局限,歷來寫當代史是最受拘束的。鄭惠擔任《百年潮》雜志社長后,就力圖借這塊園地,秉筆直書,還原事實真相,廓清歷史迷霧?!栋倌瓿薄穭摽?,提出了八字方針:“信史,實學,新知,美文。”他力排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