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本音樂教材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學音樂教學中所教的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大自然,歌唱親情、友情,培養美感,陶冶情操,開啟心智的歌曲,很少宣揚和灌輸政治意識形態的歌曲
責任編輯:劉小磊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學音樂教學中所教的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大自然,歌唱親情、友情,培養美感,陶冶情操,開啟心智的歌曲,很少宣揚和灌輸政治意識形態的歌曲
曾經有過一首配合階級斗爭教育的“新民歌”:“什么藤結什么瓜,什么樹開什么花,什么時代唱什么歌,什么階級說什么話。”其中的“什么時代唱什么歌”,有一定的道理——除了一些作為人類文化瑰寶而長期流傳的名歌以外,不同的時代,確實有反映不同時代面貌、代表不同時代精神、體現不同時代特色的歌曲。
黑龍江歌舞團演唱“不愛紅妝愛武裝”,當時離“文革”還有一個月。 (李振盛/圖)
《修正課程標準適用/初中音樂唱歌》(第三冊,第三學年用),朱穌典、呂伯攸、邱望湘、徐小濤編,中華書局,1937
母親用過的一本音樂教材
我母親曾于1945年至1946年在國立重慶師范學校音樂科就讀了兩個學期,她收藏有當年的幾本歌曲集,其中一本是《修正課程標準適用/初中音樂 唱歌》。此書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練習,分為:音階練習、調子練習、音程練習。第二部分是歌曲,有:
《作新民》,編者作詞,歌詞為:放開了胸襟,解除了煩悶,我有堂堂七尺身。奮起奮起,邁步前進,準備雙肩擔重任。放開了胸襟,解除了煩悶,從今努力作新民。
《云山》,辛稼軒《玉樓春》詞(何人半夜推山去……)。
《秋夜思鄉》,清人黃燮清詞,編者作曲,歌詞為:客衣單,人影悄,越是天涯越是秋來早,雨雨風風增懊惱,越是黃昏越是蟲聲鬧。別情濃,歸夢渺,越是思家越是鄉書少,一幅疏簾寒料峭,越是銷魂越是燈殘了。
《秋晚》,清人趙我佩詞,編者作曲,歌詞為:蘆花邊,蓼花邊,曾記橫塘唱采蓮,秋風年復年。暮云天,暮潮天,柳外輕絲蕩細煙,沙鷗和月眠。
《老槐樹》,舒伯特曲,編者作歌,歌詞為:故園中有株老槐,念先人手澤可愛;憶兒時樹下嬉游,碧亭亭如傘如蓋。自離鄉負笈遠方,彈指間已三載。嘆歸來人事幾滄桑,喜繁枝蔥蘢猶在,更濃陰綠上庭階。
《夜織》,外國樂曲,編者作歌,歌詞為:小窗夜色蒼茫,一燈如豆夜正長。窗前有女停機杼,時而嘆息時彷徨。記得去年今夕,阿父從征赴朔方。歲月不居音信杳,頻陟岵兮勞瞻望。咚,咚,鼓聲遙聞,緬懷絕塞更凄涼??v聲一哭恐驚母,偷彈雙淚落衣裳。
歌譜后附有一幅豐子愷風格的插圖“一燈如豆夜正長”。
《夏初臨》,外國樂曲,編者作歌,歌詞為:梅雨過,夏初臨,麥秋天,在水邊,滿池荷葉大如錢;綠蔭添,夏初臨,亂紅稀,柳絲牽,在樹顛,枝頭夕照噪新蟬。漸覺炎蒸人意倦,薰風吹上碧欄桿。在秧田,在草間,蛙聲螢火透疏簾。
《蓮花》,莫扎特曲,胡寄塵作歌,歌詞為:一泓清水,半畝方塘,碧云深處仙鄉。淺紅暈頰,嫩綠裁裳,出水芙蕖雅淡妝。悠揚,映斜陽,果然絕代容妝。遠香,宜晚涼,果然絕代容光。仙姝萼綠,高士花黃,洛陽佳種稱王,誰能比汝,君子名芳。
《工人合唱》,韋柏曲,編者作歌,歌詞為:舉起鐵腕來生產,斧鍬錘鑿作伙伴。天生一副好筋骨,從來不偷懶。聳起雙肩擔重任,扛挑背負都會干。早晨做起做到晚,才算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