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的命運倒計時開始了?
從2002年開庭到通緝卡扎菲,國際刑事法院已經給剛果、烏干達、中非、蘇丹、幾內亞4個國家的23人發了逮捕令。有趣的是,他們全都是卡扎菲的鄰居。惟一能讓卡扎菲安心的是,這23人迄今還沒有一個被判決。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孫璐
又一條退路被堵死了。
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國際刑事法院終于簽發了對卡扎菲、他的兒子賽義夫及一名親信的3封逮捕令,罪名是眾所周知的危害人類罪。
同樣是“危害人類罪”,蘇丹總統巴希爾還可以出國訪問,卡扎菲就不會有這樣的待遇了。他必須想辦法先洗清罪名,否則就要喪失對等談判的資格,還可能因為給接收國帶來不必要的風險,而給可能的流亡帶來變數。他還得考慮逮捕令對利比亞兩個陣營的精神影響。實際上在逮捕令發出當天,米蘇拉提的街頭就開始了慶祝。
天平傾斜了。
資料來源:國際刑事法庭官方網站 (明鏡/制圖 李伯根/制表)
聯合國再次給力
從2002年開庭到通緝卡扎菲,國際刑事法院已經給剛果、烏干達、中非、蘇丹、幾內亞4個國家的23人發了逮捕令。有趣的是,他們全都是卡扎菲的鄰居。惟一能讓卡扎菲安心的是,這23人迄今還沒有一個被判決。
國際刑事法院是聯合國的衍生機構,依據2002年生效的《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設立,其主要功能是對犯有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的個人進行起訴和審判。
事實上,該法院是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反省的產物。迄今已有超過100個國家成為其成員國,只不過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在內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并未加入。有趣的是,1998年就羅馬規約進行投票時,7張反對票中就包括利比亞、中國、美國和薩達姆統治下的伊拉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鄺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