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那么自由的臺灣自由行
以目前的開放規模,每天開放500人,一年就能創造約新臺幣180億元的商機。無論是地方政府或民間業者均已積極的規劃各種配套措施,以招攬大陸游客,甚至印制簡體字的簡介、DM(商品小廣告)、菜單或指標,讓人宛如置身對岸。
責任編輯:史哲 實習生 孫璐
自由行的頭啖湯,人人搶
2011年6月28日上午10時許,隨著載運首批自由行陸客的班機在臺中清泉崗、臺北松山機場先后落地,自由行終于成為現實。來自福建廈門的陸客嘗足自由行的頭啖湯,他們當日以“小三通”方式先坐船抵達金門,再從金門搭乘飛機飛抵兩地。
16名陸客讓臺中市拔得自由行的頭籌。臺中市副市長蔡炳坤親往機場接機。臺中市府更為這第一批自由行陸客準備了大禮包。不但有臺中名產太陽餅、珍珠奶茶、荔枝……,每一名自由行旅客還獲贈一張i384巴士乘車卡。如此高規格的接待,讓第一位走下飛機的林小姐激動不已:還沒下飛機,就愛上臺灣、愛上臺中。
對于自由行可能帶來的陸客爆棚,臺灣餐飲、觀光、百貨早已摩拳擦掌,備好料準備搶客。南僑的頂級餐廳潮江燕瞄準了來臺的高階政商名流,為餐廳配備了可直達頂級包廂專屬電梯。臺北101大樓則著手打造了臺北101外型的窖藏高粱,初步定價每瓶1萬元臺幣以上,不過,因為啟動稍遲,怕是趕不上第1季了。
第一批自由行,申請的大陸民眾共291人,已繳費且發證的有278人。臺灣移民署稱,以設籍地區來看,這批自由行陸客以北京最多有111人,其次為廈門108人,上海72人。
陸客的行程基本以落地臺北為主。雖然只接到了16人,不過臺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鄺立韻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