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軍醫“莊一刀”

手術不是刀械與器官的單純對話,針線縫合的也不僅僅是傷口。醫生在這里將被賦予更多的意義,在多民族的邊疆地區,這還是一種民族間感情和團結的融合劑。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夏倩

縫合的不僅是傷口

無影燈打開了。78歲維族老人熱依娜熟睡般地躺在手術臺上,麻藥暫時解除了她的痛苦。一根穿刺器進入亮區,快速在病人腹壁打開2個0.5厘米的小孔,沒有絲毫血液。接著,冷光源監視器準確導入腹腔。

手術室里安靜極了,所有人都屏息看著一位“魔術師”的表演。他是莊仕華,自稱“普通軍醫”的56歲少將。剝離膽囊是手術的關鍵,“肝膽相照”,膽囊壁比紙還薄,稍有不慎就會傷及肝臟,引發大出血。

莊仕華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他操作分離鉗和解剖鉗的動作嫻熟如一位技藝高超的微雕大師。僅僅7分鐘后,熱依娜的膽囊從肝臟上完整剝離,創造了莊仕華101208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手術無一失敗的醫學奇跡。

統計數字對于莊仕華并沒有太大的意義,每天他至少要完成近30例這樣的手術。“作為醫生,必須要有一顆善待蒼生的心。”他在筆記中寫道。

由于飲食習慣、自然環境和生產方式等原因,新疆是肝膽病的高發區。

這位“拼命三郎”診治過的病人幾乎覆蓋了新疆境內47個民族,年紀最大的102歲,最小的只有1歲零9個月。除了膽囊切除手術,莊仕華還掌握了在腹腔鏡下進行膽總管探查、胃修補、子宮肌瘤切除術等21種手術。

掌握這些技術的背后動力,來源于36年前一次無法醫治病患帶來的焦灼、愧疚。

1975年,新入伍的莊仕華被分配到新疆瑪納斯縣新湖農場當上衛生員。一天夜晚,幾名哈薩克牧民冒著風雪抬來一個已縮成一團的病人。醫生剛好外出,莊仕華尷尬地說:“我只是衛生員,這個病我治不了。”牧民們搖著頭,帶著病人和絕望消失在風雪中。

他決心成為一名醫生。1977年恢復高考,莊仕華考取了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畢業后放棄留校返回新疆。

現在,當年的衛生員已經創造了10萬例零失誤手術,成為中國著名的肝膽外科專家,一個與莊仕華切磋比武的南方專家被他47秒的膽囊剝離時間所折服,拉著他的手說:“‘莊一刀’的美譽,你當之無愧。”雖然已位至武警新疆總隊醫院院長,但莊仕華堅稱自己只是一名醫生,但更多人認為,他遠不止如此。

手術不是刀械與器官的單純對話,針線縫合的也不僅僅是傷口。醫生在這里將被賦予更多的意義,在多民族的邊疆地區,這還是一種民族間感情和團結的融合劑。

莊仕華院長在給病人做膽囊手術。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八十萬里路云和月

新疆的冬天寒冷而漫長,極端最低氣溫可以達到零下50攝氏度。皚皚白雪覆蓋了天地,也封鎖了深山牧民外出、貿易甚至求醫的道路。如果這時候出現一隊艱難移動的橄欖綠,天山山脈的牧民們就奔走相告——“我們的胡達 (維語:真主)到了。”

這是莊仕華所率領的巡診隊,也是他堅持了三十多年的送醫方式——每年都抽出1個月帶領醫療隊為各鄉鎮的各族群眾送醫送藥。至今,他們已累計行程四十余萬公里,巡診38萬人次。“新疆大部分少數民族群眾生活在偏僻的農牧區,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和醫療條件差、技術落后,有病看醫生十分不方便。”莊說。

除了送醫送藥,他們還化解一些民族群眾間的分歧和矛盾。

2009年,莊仕華巡診到一個村子。全村1200人,有三成人口患膽結石、膽囊息肉等疾病,近十年來至少有30人患癌致死。牧民認為這是神靈降罪,還和當地林場鬧起矛盾。

莊仕華安慰雙方的情緒,率領12人組成的專家組帶著專業儀器進了村。一個叫別力克的村民家中五口人都檢查出膽囊疾病,引起了莊仕華的注意。他首先分析了村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環境?;灲Y果顯示,村子里所飲用的深層地下水中鉀、鈉、鈣等無機鹽離子含量很高,它們是導致膽結石的元兇。

村民們的心病解開了,莊仕華又先后五十多次來到這里,發放了一千多份《膽囊疾病預防知識手冊》。村子逐漸恢復了平靜,跑到外面的牧民也陸續返家。

莊仕華一路巡診,也一路攢著“窮親戚”和“窮朋友”。他已經累計捐款捐物三十多萬元,贈送種養植技術書籍幫助牧民致富,還與貧困家庭結對常年幫扶。

多年來,他累計給偏遠山區的基層醫院義務培訓了120多名醫護人員,每年,這些學有所成者以治愈數以千計的患者作為回報。同時,他們沿著莊仕華走過的路,把巡診的腳步伸到更遠的地方。牧民們問他們是誰,他們自稱“莊仕華的學生”。“不能漏掉一個戰士。”莊仕華巡診中最擔心的,不是惡劣的環境和氣候,而是無法為所有邊防哨所送去健康和醫藥,新疆邊防哨所分散且數目眾多,環境惡劣。

2002年4月,莊仕華帶領醫療隊來到喀什某中隊巡診。海拔3700米的帕米爾高原讓全隊出現強烈的高原反應。莊仕華吸氧為七十多名官兵體檢后,全身已經軟得像棉花。這時,有人告訴他,有一名塔吉克族士官瑪達力沒有出現,不知道是否出了事。

莊仕華強撐著背起藥箱,往10公里外的哨所走去。繼續上升的海拔讓莊仕華心跳加快,頭暈嘔吐,好幾次險些滾落山下。

4個小時后,莊仕華一行找到了正在發高燒的瑪達力。莊為他打針喂藥后,還到野外挖冰為他“冰敷”。折騰了一夜,瑪達力終于清醒過來,一把抱住了莊仕華。

醫心、醫德、醫術,每個醫生要過關

莊仕華和善出了名,脾氣好得有時候連妻子賽福琴也無法接受。一天,她回家看見幾個病人家屬把家里的廚房弄得煙霧繚繞。丈夫向她坦白,貧困患者家屬租不起房子做飯,他隨手把家中鑰匙給了對方。

他的理論是:治病之外更要治心,只有和病人成為朋友,才能像一個戰壕里的戰友,抵御人類共同的敵人——疾病。

他的身邊還隨時備著兩個飯盒,一個寫著漢餐,一個寫著清餐,這些是為他的病人送飯準備的。雖然他現在已是武警新疆總隊醫院的院長,但也包攬了不少類似護工和保姆的工作。

蒙古族民工明杰突發膽結石,術后出現便秘,莊仕華親手一點點幫他往外摳。明杰羞愧得就要跪下了,莊仕華阻止他說:“我是醫生,你得聽我的。”

但實習醫生陳星(化名)卻沒有料到因為一只兔子而惹怒了他。那一次,陳星被安排為一只兔子練習膽囊切除手術,不小心兔子的肝臟被碰破而導致大出血,但他并沒有采取任何急救措施,一旁的莊仕華失去了往日的風度,大吼:“趕緊止血。”在場所有人頓時變得不知所措。莊仕華接著疾聲厲色質問:“如果手術臺上是一位病人,怎么辦?”連番訓斥下,陳星紅著臉顫抖著為兔子止了血。

莊仕華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醫心、醫德、醫術,是每個醫生必須要過的三大關。”

每晚,完成常規工作的莊仕華還要巡房到凌晨。僅肝膽外科近300名病人,他能準確記住每一個人的姓名和病情,同時也要求其他醫生這樣做。“莊一刀”的名氣越來越大,隨之而來的則是各種誘惑。一個香港老板想以年薪百萬聘請他當民營醫院的院長,他拒絕了;一位廣州企業家請莊仕華技術入股下海,他也沒答應。“哪里能服務更多的各族群眾,我就留在哪里。”莊說。他還嘗試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開支。在藥品、器械、設備和耗材的采購上嚴格實行公開招標,當場開標,從關鍵環節上堵住了價格過高的漏洞,使醫院內相同藥品的價格降低了七成。

一開始不少病人也嘗試給莊仕華送禮或送紅包,但都被退回去了。藏族患者送來潔白的哈達,一個蒙古族青年送來親自雕刻的石牛,每逢漢族傳統節日,少數民族患者都破例做了粽子和餃子送給莊仕華。

后來有人寄來錦旗,這是一份退不了的禮物。越來越多人發現了這個竅門,現在,一萬幅錦旗掛滿了病房走廊,每個送旗者都請求“不能把他換下來”。“無論外界如何評價,我始終只是一名醫生。”莊仕華說。

莊仕華的盡職換來患者的愛戴。2006年他被推薦為首屆“感動新疆十大人物”候選人時,他的患者自費購買1000份報紙上街為他拉票。130名吐魯番農民,因為不懂得短信和電話投票,在一張信紙上簽了自己的名字,派代表送到組委會。

除了醫生之外,莊仕華有些的角色讓他深感愧疚,例如父親。在女兒莊巖的成長記憶中,父親沒有陪她過過一個兒童節,一個生日,逛過一次公園,甚至沒有參加過一次家長會。一次,莊仕華讓莊巖給患者送粥,她在路上滑了一跤,腳被燙出一個永久性疤痕。莊巖用了很長時間也無法理解:為什么她還不如父親的一個病人。

最近,莊仕華想改變一下這個狀況,他要送女兒一份禮物。找了很長時間之后,他無意中發現了當年用作練習的空藥箱。那是1992年,腹腔鏡治療膽結石的新技術剛剛引進,他拿這個藥箱打了4個孔,對著鏡子用分離鉗剝葡萄皮。完成了一萬次練習后,他走上了手術臺。

“那一刻,我完全理解了他。”莊巖接過藥箱回憶往事。此時,她已經追隨父親的足跡,也成為了萬里邊關的一名軍醫。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