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執于見】有多少是心甘情愿的

“心,在每一個肉身之中,來自久遠的傳統,它并非心臟一詞所謂的那個心”。大合唱,不參加者,記過一次或者扣錢兩百。參加者也發兩百。于是人人都來了,為的是不被記過罰錢。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孫璐

心,在每一個肉身之中,來自久遠的傳統,它并非心臟一詞所謂的那個心

大合唱,不參加者,記過一次或者扣錢兩百。參加者也發兩百。于是人人都來了,為的是不被記過罰錢。

宴會,全體赴宴者都要給領導敬酒。領導并沒有如此要求,但無人敢不敬,不是心里要敬,而是害怕領導不高興。就是父母雙親,老師在側,也要先給領導敬酒。如果人人都一一上去敬酒,有一人不去,這個行為本身就成了自動與領導為敵,使自己在單位上的生存環境惡化。

開會,發言,有些話未必是自己想說的,自己想說的不敢說,害怕領導不高興,都知道他喜歡聽什么,領導的心思人人都琢磨透了,只有領導不知道大家敢說的是什么。領導做報告時,下面小話猖獗。報告其實無人心領神會,大家心照不宣的卻是,怎么把這個會熬過去。

工作,創建文明城市,要求在人行道上必須種兩排樹,干事的人都知道這么做是行不通的,結果只會是浪費資金人力資源,且遭致民怨。1.因為已經有一排梧桐樹,遮天蔽日,再種的這一排,必見不得陽光,枯萎丑陋。2.人行道下面埋了電線,挖開的話,電線就要重埋。3.人行道寬窄不一,有的地段如果種兩排樹,就很難散步了。每次走到這里,過路人都要罵罵咧咧。但人人都執行不誤,因為不執行就下崗。

節日,一定要掛上標語口號,似乎不掛,這個個節日就不存在似的。其實在多年前也許有規定要掛的,但很多年都沒有再規定了。一條街看下來,也只有少數單位掛了。但這個單位不敢不掛,害怕。

類似的事情在當今恐怕是普遍現象,違心的敬酒、掛標語之類,一次也沒有干過的,請舉手。

這種風氣,導致了大量的陽奉陰違,口是心非。合唱轟轟烈烈,宴會觥籌交錯,大街張燈結彩……有多少是心甘情愿的呢?

如果不考慮心的問題,不考慮是否心甘情愿,那么事情大多數就只是由于害怕官威而敷衍。最可怕的是已經深刻地影響到年輕一代,他們也學會了敷衍。在學校敷衍老師、敷衍上課、敷衍考試。在家敷衍父母,一旦脫離教育的控制,年輕人就無法無天,野怪黑亂起來。“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

人們什么時候才不敷衍呢?只有心甘情愿。

各民族的文明都有共同追求,比如《易經》講的“生生”。但各文明的“明法”不同,西方講理性、講邏各斯,印度講神性,中國自古以來講心,都是道可道非常道。心是什么,很難概念化,但人人知道,只要他是中國人。心安才能理得,這是中國文化與他文化的不同。許多事情,只是理得是不夠的,還要將心比心,要心服。只是政治正確是不夠的,還要心悅誠服。

無心,社會可以運轉么?當然可以。就是經歷了“文革”那樣滅心的時代,中國社會不也照樣過來了么?社會完全可以在事功上“冷了大家的心”、傷心、滅心,只以貨幣為潤滑劑、以利之所趨為潤滑劑,或者只講大道理。但心并不會就此滅絕??床灰姷牟徽f,漢字里面有心字旁的字有幾百個,成語熟語有幾百個,口語中就更多了,什么事都要說個“心某某”。心曠神怡、心領神會、心滿意足、心安……是中國式人生的最高境界。心無所不在,如果事功赫赫,但心煩、心碎、心痛、心累、心焦、心酸、心碎、心有余悸……那么,結果就會口是心非,心懷叵測,心死。

比如拆遷、城管,在大道理上,在大局上,或許是在理的。也許你可以為一個大道理而自我犧牲,但不能要求所有草民也跟著犧牲,將心比心,因為拆遷正確,就將別人白發蒼蒼的父母掃地出門,因為城市的光輝形象,把別人討生計的小販父母打翻在地,這么干,你自己的父母能忍心么?心和文件、大道理不同。心,在每一個肉身之中,來自久遠的傳統,它并非心臟一詞所謂的那個心。

其實許多道理,不需渡洋去求,只消回到被我們遺忘的那些中國古訓。老子說,“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圣人常,就是說他并非今天所謂“領導”,他只是為百姓守常,所以無心,以百姓心為心。要百姓安心,守常即可,“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所以老子又說無為而治。

現代社會,老子式的無為而治是不可能的,但現在某些領導,有為過度。一朝權在手,就把令來行,無“常”起來了。不以百姓心為心,而是野心勃勃、貪心滾滾、心比天還高。連人行道上是種花還是種草、房子外墻是刷石灰還是涂油漆、陽臺是封閉還是開放、街道是寬還是窄……這種百姓事、家事、瑣事,都不管青紅皂白,一錘定音。不顧常識又大權在握,無怪乎百姓無可奈何,只有心灰意懶。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莊子)在他民族的文化中,也許沒有心這種東西,哀莫大于進不了天堂,哀莫大于來世繼續當牛做馬。在中國,心是當下的,在世的,在場的,也是看不見的,只可意會(心領神會)不可言傳,是過去的,也是將來的。事功之前,百姓心牽掛著,事功之后,百姓心掂量著,心因此而冷或熱,安或煩,心花怒放或心如死灰,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在我中國。

(作者為詩人)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