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夢魘》真相
“我做了這樣一部影片,付出了很多時間。我還是要強調,超過4萬元的時候我就聲明不再接受捐款了,我致謝了,告訴人們這部影片得救了?!?/blockquote>這是部關于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但圍繞該片的爭論,早已超出歷史和藝術的范圍。彼此的指控中,涉及到金錢、侮辱、懷疑。誰在欺世盜名,誰在騙人錢財?似乎誰都無辜,似乎誰都有難以辨清之處。紀錄片總要還原事實,但《南京夢魘》相關事實的還原卻顯得那么艱難
約瑟夫和吳海燕 受訪者供圖
夢 魘
一段時間來,夢魘這個詞占據了腦神經醫學專家兼生物心理學教師朗恩·約瑟夫博士的的生活。
約瑟夫在給南方周末記者的郵件中描述了他最近常做的一個噩夢:在一堆中國人的尸骨中,來自各個種族的孩子們,忙著做記錄。一個穿黑色長袍的中國女人,站在約瑟夫的面前,面色慘白,指著那些尸體,對約瑟夫說了四個字:“記住歷史?!彼J得她的臉:張純如。
也許這噩夢跟約瑟夫制作的紀錄片《南京夢魘》有關——這部影片在美國和中國都沒有獲得發行渠道,入不敷出;非但無法發行公映,因為音樂版權等因素,連網絡傳播也難以為繼。圍繞這部影片的,還有許多口水戰,有許多關于這部影片水準和約瑟夫制作動機的攻擊,有他和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之間的口角,有他和世界抗日戰爭史實維護會常務副會長丁元圍繞捐款的爭吵。除卻這些,還有人在網站上留言詛咒他和他的助手、中方制片人吳海燕“像張純如那樣死去”。
《南京夢魘》即是取材于南京大屠殺,與張純如所著的《南京大屠殺》來自同一主題,這位名動一時的女作家因患重度抑郁于2004年自殺。
&nbs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