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能讓他們的未來也被剝奪——探訪梅拉難民營

如果說生命的安全與延續是難民急需解決的首要問題,那生命的光榮與希望就是難民的另一個長遠課題,他們也在尋找自己活著的意義。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實習生 黃周穎

合法簽證·集體逃亡

作為聯合國難民署中國地區親善大使,2011年3月我跟隨聯合國難民署中泰兩國的工作人員,探訪泰緬邊境的梅拉難民營。

由于天氣原因,我們一早從曼谷出發,驅車近八個小時,終于在傍晚到達了泰國北部邊境小鎮美索。

泰緬友誼大橋橫跨湄伊河,聯結了泰緬兩國。橋頭聚集了很多人,據介紹,他們都是有合法簽證的緬甸人,在此等候續簽。海關的鐵門外,友誼大橋已關閉多日,橋上空空蕩蕩。

我們從橋下小路沿河向前,意外看到這樣的情景:河對岸的緬甸居民正在靠膠皮輪胎擺渡過河。這時正是雨季,河水黃濁湍急,據說在旱季,人是可以徒步過河的。他們中的大多數是來邊境市場做小生意的,雖然這是非法的,不遠處就有邊警的哨崗,但邊警也似乎無意遏制這邊境上的蠅頭買賣。

少數民族克倫族,原來就生活在湄伊河兩岸,后來被國界分為泰緬兩國人民。

由于無休止的內戰使生存無望,緬甸貧民拉家帶口,不顧地雷與炮火,集體逃亡。

泰國難民營里有一家假肢工廠,可以免費為肢殘難民提供幫助。姚晨和一位等待安裝假肢的難民聊天。他因踩中地雷而失去右腿,自己用竹藤給編織了一個小腿,編得非常精致,但用起來并不舒服。 (許闖/圖)

初到梅拉·半個中國人

在去往難民營的路上,我不停想象難民營的樣子,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