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也許有一天,我們也可能淪為難民

成為難民并不意味著需要食物,需要錢,需要衣服或者住處。難民是一個需要安全的人,需要內心的平靜,需要一個接納他的地方。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實習生 黃周穎

成為聯合國難民署中國區代言人前,姚晨對難民的了解只局限于想象:貧窮的生活、充滿惶恐的眼神、漫山遍野的白色帳篷。

實際上有七成難民生活在城市,被稱為城市隱形人。“我們居住的城市里,我們身邊的同事、朋友,也有可能是難民,只是我們不知道。出于很多原因,他們甚至羞于讓我們知道。”姚晨對香港大學學生說。2011年6月19日姚晨參加聯合國難民署60周年紀念系列活動,在港大與學生進行了對話。

梅拉難民營里,一個抱鵝的小女孩穿梭在熙熙攘攘的市場。 (姚晨/圖)

“迄今為止可能還有很多人不了解難民,我現階段的工作就是在微博上或者活動中,更大范圍地傳播和普及什么是難民。”姚晨說,“實際上我知道,無論我在微博上發多少東西,我的力量依然非常微弱,但我非常希望把我知道的、我的眼睛看到的、我聽到的告訴在場的每一位,可能每一位走出去以后又告訴更多的人。關注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有關注才會有行動,有行動才會有改變。”

姚晨對難民的關注始于她的偶像布拉德·皮特。愛屋及烏。姚晨注意到,皮特的妻子安吉麗娜·裘利參加了一系列難民親善活動。在那之后,她對裘利的關注“遠遠勝過對皮特”。

沒想到兩三年后,姚晨突然接到聯合國難民署的電話,問她愿不愿意做中國區代言人。“我當時只有一種感覺,夢想成真了。”

2010年初,姚晨成為難民署中國區代言人。之后,她三次隨難民署官員探訪難民。不同于商業代言,這份工作沒有分毫代言費,參加宣傳活動的費用也得自己承擔。

為什么要關注難民,姚晨也問過自己:“也許有一天,我們也可能會淪為難民。就像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戰爭的發生,但是不幸的是,在二十世紀還是有兩次世界大戰。我們做這些事情來關注難民,與其說用來對抗現實,不如說是在警醒未來。”

就在前不久,姚晨的親戚因遭遇強拆,試圖自殺。姚晨的媽媽向她求助,姚晨對媽媽說:“我真的誰也不認識。”

按照難民的不同宗教信仰,梅拉難民營被區分為ABC三個區。 (姚晨/圖)

阿德琳找不到教堂

6月20日是世界難民日,姚晨隨難民署香港辦事處官員探訪在香港居住的難民家庭。

聯合國難民署香港辦事處成立于1979年,實際從1950年代就已開展工作。但香港人對它仍然非常陌生,也不知道難民的概念。很多人以為他們就是非法移民。一次與導演徐克吃飯,姚晨無意中說起難民,結果整晚上幾乎就只談這一個話題。

難民是被迫離開國家的,這是他們跟非法移民最本質的區別。

全世界約有4300萬人被迫流離失所,其中包括1520萬難民、2710萬境內流離失所者和98.3萬尋求庇護者。根據1951年簽訂的《聯合國難民公約》,通過難民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