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被誤解最多的學科之一
歷史訓練的一個基本信條,就是教你如何懷疑、挑戰現成的答案。這些能力都是我們的教育中最為缺乏的。
責任編輯:馬莉
【教育手記】
歷史訓練的一個基本信條,就是教你如何懷疑、挑戰現成的答案。一個律師要知道如何取證,如何用證據說服法庭接受自己的觀點;一個領袖要理解不同的群體和個人為什么面對一個事實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甚至創造出不同的“事實”來,并在這種理解的基礎上塑造大家的共識。這些能力都是我們的教育中最為缺乏的。
一個人一生取得杰出的成就,無法僅僅從家庭背景的角度來解釋。但是,家教可以把孩子推上成功的“舞臺“,使其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至于在這個“舞臺”上“演”得如何,能否成為“名角”,則要看個人資質。當家長的沒有必要對孩子寄予不切實際的希望,更不必讓孩子走自己的道路。但是,有專長的家長,對自己的領域畢竟懂得最多。這在教育孩子上是一筆財富,白白浪費掉未免太可惜。我作為一個以歷史作為飯碗的人,在對女兒的教育中有一些切身經歷和體會。
11歲多的女兒最近在中學贏得了一個新綽號:“希臘百科全書”。她的歷史課剛剛講完古希臘。老師為了刺激學生們的興趣,組織了一場知識競賽。在競賽中,女兒獨挑一個隊,正確地回答了所有問題,使隊友成了她的啦啦隊。而其他隊很少有能回答出一半問題的。有一個隊甚至一個正確的回答都沒有。這一競賽馬上顯示出:如果她一個人對付全年級的話,也會輕而易舉地獲勝。老師講課時,同學的一些問題回答不上來,要由女兒回答。比如,一次在講征服了希臘的馬其頓的歷史時,有同學問馬其頓的國王菲利普二世是怎么死的。老師說:“我也不知道。有誰知道嗎?”女兒舉起手來:“是被他的一個保鏢暗殺的。”老實說,我作為喜歡希臘史的歷史教授,對這一細節也不記得了。
一天晚上哄女兒睡覺時,我問她:“你那些希臘史的知識是從哪里來的?”
“受你的影響。”
“怎么會受我的影響?我又沒有教你,而且許多你知道的事情我根本不知道。怎么會是從我這里得來的呢?”
女兒小大人似的說:“孩子都受父母的影響。你不用教我,你只要激發了我的興趣,我自己就會去學的。”
我必須承認,女兒對她自己的成長,作出了相當精確的解讀。
我確實一直有意地對女兒進行歷史訓練。這當然不是希望女兒日后能成為歷史學家。我在《北大批判》中對此有過比較細致的討論:歷史學是年輕人的基本訓練。這包括怎樣在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