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的紅十字會
在中國,紅十字會已經異化為這樣一種組織——它與權力體系走得太近,又與商業世界結交甚歡。這幾乎讓人們忘了它作為民間組織的中立、獨立的人道主義初衷。
責任編輯:曹筠武 顧策
在中國,紅十字會已經異化為這樣一種組織——它與權力體系走得太近,又與商業世界結交甚歡。這幾乎讓人們忘了它作為民間組織的中立、獨立的人道主義初衷。
一手壟斷權力,一手與商業結盟。中國紅十字會創造了一種有中國特色的存在模式。 (CFP/圖)
郭美美,一個20歲女孩的網絡炫富之舉,將中國紅十字會拉進了輿論的旋渦。在過去一個月內,這場質疑的風暴從商業系統紅十字會與多家公司的勾連,逐漸演化到對紅十字會這一官辦慈善組織本身的反思。
對公眾而言,中國紅十字會一直是一個龐大的神秘組織。它每年得到政府的近3億元補貼,其架構包括31個省級分會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會、333個地級分會、2860個縣級分會,還擁有港澳紅十字會和商業系統紅十字會、鐵路系統紅十字會。
除了這些與政府相似的行政設置之外,紅十字會總會之下還包括基金會這一系統,由紅十字基金會、紅十字傳播基金以及掛靠的多個基金組成。
這兩條脈絡揭示出中國紅十字會官辦慈善的雙重身份。為何中國紅十字會的架構如此獨特?它究竟應該是個官方慈善組織,還是個獨立的民間組織?它對權力的壟斷及與商業的結盟,是否符合國際紅十字會的傳統和價值觀?
官辦的“民間慈善組織”
“慈善業有現代的慈善規則,比如收取行政管理費用。但公務員是吃財政飯的,一分錢也不能收。我們把兩者弄到一起,就出來一個很古怪的東西。”
“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在伊斯蘭教國家,因宗教原因稱為“紅新月運動”)是全世界組織最龐大的公益慈善組織,由瑞士銀行家亨利·杜南創立于1864年。其起源是緣于亨利·杜南發現戰爭的傷員和戰俘無人救援,發起了這一民間、中立的傷兵救援組織。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ICRC)東亞區傳播主管 Divid Pierre Marquet先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和平時期全球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下一共有三大組織:沿襲紅會傳統的戰俘人道協助使命的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他們仍活躍在局部戰爭地區;各自獨立的186個國家的紅十字會、紅新月會體系;以及協調各國紅會、組織跨國救援的紅會國際聯合會。
自建立之初,紅十字運動便確定了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愿服務、統一、普遍的基本原則,其含義是從人道精神出發,不因國籍、種族、宗教信仰、階級偏見和政治見解而有所歧視,任何時候不參與帶有政治、種族、宗教或意識形態的爭論;各國紅十字會,是本國政府的人道助手,但必須保持獨立;且該運動是志愿運動,絕不期望以任何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