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諜戰”
“現在高校乃至高中互掐尖子生,這個局面很危險,完全突破了底線,已經背離了教育的本質。再這么下去,我們會有很大的危機。中國的大學會失去所有人的信任,人才可能會全部流走?!?/blockquote>責任編輯:傅劍鋒 實習生 劉星
復旦、交大的招生互掐大戲,呈現的是當下中國高校變異的招生戰:招生人員在尖子生所在地長期駐點,保證情報通暢,研究學生家長心理,宣講和辟謠,偵察和反偵察,挖角和反挖角,已經使各地的高校招生越來越像一場諜戰。無序的高校競爭背后是從高校到地方分數至上的政績觀。
“現在高校乃至高中互掐尖子生,這個局面很危險,完全突破了底線,已經背離了教育的本質。再這么下去,我們會有很大的危機。中國的大學會失去所有人的信任,人才可能會全部流走。”
復旦大學招生的面試現場。 (CFP/圖)
2011年7月1日,復旦大學招生網在顯要位置發表了一則《關于部分省市考生受騙修改志愿的嚴正聲明》,披露“有人冒充復旦老師致電考生稱此前與復旦所簽協議取消”。
復旦招生組官方微博進一步指明,“上海某理工類院校咨詢人員冒充復旦老師”,并稱此舉導致部分省市考生被騙,轉報其它院校。
7月2日晚,上海交通大學招辦網站迅即做出反應,稱該校招生老師無人冒充其他院校老師。
在聲明里,復旦稱兄弟院校的行為“其性質之惡劣,行為之嚴重,道德之敗壞,無異于詐騙”。而交大則宣稱“對一切捏造事實、詆毀我校的行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以上兩篇聲明在7月4日下午均已撤下,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門介入協調。
高校招生近年來日益激烈,各院校奇招迭出,而此次“明斗”所揭示的“暗戰”一角,更令人深思。無序的高校競爭背后是分數至上的政績觀,高校自主招生和學生自主選擇依然長路漫漫。
“少林”戰“武當”
一位復旦大學招生辦人士介紹,“騙考生改志愿”的事最早在山西發現。復旦和交大一向被視為上海最好的兩家高校,放在全國,除了北大清華牢牢地霸守高校排名前兩位,第三把交椅之爭即在復旦、交大、人大等數家高校之間展開。
不過此次事件發展的軌跡尚難準確描摹。
一位復旦大學招生辦人士介紹,“騙考生改志愿”的事最早在山西發現,當時有一名報考復旦的考生,連續接到數個自稱復旦招生老師的電話,打聽該考生的估分成績,還建議該考生將志愿改為“上海交大”。據該考生反饋,來電者為女性,但復旦山西招生組人員皆為該校哲學系男性教員。
此后,復旦方面又連續接到云南、廣東等地考生長途電話,詢問是否取消了之前簽署的預錄取協議。復旦大學招生辦火速向全國28個招生組致電,要求立即通知所有已簽預錄取協議的考生不要上當。
所謂預錄取協議,是在分數發布之后,復旦大學根據排名邀攬一批高分考生簽署的協議。按照協議,一旦學生填報了復旦,復旦大學將保證錄取。此協議并非復旦首創,且不具備法律效力,但已被名牌高校廣泛采用,在火爆的招生競爭中這份協議聊勝于無。
云南是復旦招生辦列出的“考生受騙改志愿”的一個省份。云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務處主任李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不能保證我校學生都沒接到此類電話,但是我隨機抽查了兩個學生,沒有發現情況”。在過去數年里,該校每年考入復旦大學的學生人數為省內最多。
但是類似傳言還是在昆明其他幾個重點高中傳播開來。
昆明市一重點高中的老師王文(化名)向復旦大學招生辦致電詢問,得到的答復是,“云南學生接到的冒名電話,來自昆明市一個固定座機,但是回撥過去已顯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